论如何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作者:南宁市二十一中:周老强| 时间:2005/7/31 22:00: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48
一、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社会上有热点,生活中有情趣。有时,同学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更是别人所没有的。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然后勤动笔,巧用笔,就不会有无米之炊之感了,文章写起来也就文从句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了。扩大生活的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受,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要在学生写作中唤醒他们的个性特点。
有些同学不是不会写,也不是肚子里没有“墨水”,关键是,在特殊写作指导下,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他们有一种坏的习惯和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拿到作文题,想到的是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我如果这样写是不是就得不到高分。因此,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自己的个性丢失了,养成了人云亦云的怪毛病,一篇文章写下来,一点自己的感觉都没有,这样当然写不出好的文章。在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敢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敢于想自己所想,敢于说自己的心理话。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放射出个性的光芒。
三、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语文界老前辈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强调真情实感,主要强调老师不能够给学生设置不必要的写作障碍,特别不要引导学生过高或过多地拔高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把每一篇文章都写成表扬信;也不要过分地贬低自己的行为,甚至鞭挞自己的心灵,把每一篇文章都写成检讨书。
强调真情实感,关键是不要写假情,书庸情。一写到游记,就是今天玩得很高兴;一写到家乡,就是家乡变化真大。健康的情感不应跟伟大的情感混为一谈。
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运用自己独特的写作语言,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对现在的学生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真”起来,让他们做“真人”,抒真情,讲真话。
四、让学生的作文洋溢个性的光辉
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有创说明书,都应加以鼓励。这样,就能够让写作充满个性。
鼓励自由灵活的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昨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鼓励自主写作,废除对作文的种种限制,如字数、时间、文体、取材范围、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取消对作文的种种限制,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革命题作文,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改变过去的命题作文模式,养活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半命题,可以无命题地自由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找到写作的感受,体会写作的乐趣。
立意应当允许多样性。立意指向要多元,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改变旧的评价标准和批改模式,评改要宽容。以思想是否健康作为评价作文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个性的形成。批改作文时,应当善于发现亮点,寻找火苗,点燃火花。学生作文中有“新”的东西,如比他自己过去有进步,比其他同学有特点,都应当予以肯定。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写作评价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能够增强他们写作文的自信心。
五、要培养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造成学生作文模式化、公式化、假话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写清楚的前提 是想清楚,写充分的前提是想充分,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强化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形成。
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的作文。有些离奇的想法在成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在儿童看来去是天经地义。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儿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