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作者:xmdream|  时间:2004/5/31 14:20: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061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朱光潜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自我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粉碎“四人帮”后,朱光潜又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对一些译文提出了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他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 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美学。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 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这是我总结的。
  朱光潜的美学观之所以很有市场,就在于它和日常审美经验――“喜欢就美”相当一致。 但是朱光潜否认美感和人的现实需求有关,所以其观点应该说是:“欣赏就美”。由“喜欢就美”可以推断出“欣赏就美”,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因为在朱光潜看来,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艺术品――不考虑功利,不顾及概念,只注重形象――来欣赏,他们才会是美的。比如,你喜欢草莓不仅因为好看,而且因为好吃,但是你欣赏草莓的就仅仅是因为好看,而不能因为好吃。因为你要把草莓艺术化,是艺术品就不能考虑好吃。面对性感女郎,沙漠绿洲,安逸家园……都有这个问题,喜欢和欣赏是有区别的。人喜欢对象可能顾及对象的功利性,可能产生想象的生理快感、喜悦或失望之痛苦,而欣赏不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