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何时与体罚说再见?

作者:纤风细雨|  时间:2005/9/5 19:58: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86
  因为古人的一句“不打不成器”,因为戒尺的合理存在,使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在许多教师心目中成了理所当然应该存在的一种“教育辅助手段”。曾几何时,国家教育部门开始明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然而三令五申之后,见诸报端的体罚引发的事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不禁引发了我的疑问:教育,何时与体罚说再见?在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方式为何走不到理想的高度?屡屡曝光的体罚事故仅仅是因为家长和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从而揭开了过去鲜为人知的一幕吗?……作为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想,问题或许不那么简单。
  我们且不说什么“存在即合理”,也无需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辩解,因为部分教师的素质的确令人担忧。但君不见如今素质教育的口号真的已经成了一句“口号”吗?社会片面的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学校便单一的以教学质量的优劣来评价教师。试看每次开学典礼走上领奖台的有哪个不是具备教学实绩名列前茅这一绝对优势?又有哪所学校曾经考虑过设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师德标兵奖”呢?人们关注的往往只会是结果,而极少考虑为了这一结果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价。面对可以迅速提高教学实绩的不当手段和收效缓慢的关爱教育,置身于这种不合理考核机制中的教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而哲学家曾断言——“选择即放弃”。既如此,又如何叫也仅仅是凡夫俗子的教师独善其身?
  再来说说我自己吧。我也曾经体罚过学生,那是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的时候。如今回想起来,内心深处何尝不认为那是自己、是教育的一种失败呢?记得一位苏联教育家曾经说过:发火是教师缺乏教育修养的表现。我不敢说今天的我具备了这种修养,但如今的我的确不愿再向学生伸出一根手指,也几乎不再让他们做一个不该做的动作。促使我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不是爱,只是因为我想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出合理的学生。
  从大爱这个角度出发,我的确算不上一个好教师,因为目前这份工作于我而言还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我没有能够用爱心吧它做成事业。今后,也许我会尝试在合理的基础上向关爱迈步,希望更多的同行会有与我相同的想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