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权让14名航天员集体“投奔”清华读研?

作者:薛培  时间:2005/11/8 19:30:16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703
 
  2005年 11月 08日 12:07   江苏电视台  

来自清华大学的消息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包括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在内的中国首批14名现役航天员目前已被清华航天航空学院航天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

  14名航天员进清华读研航天班 12月开班典礼
  虽然航天员们正在南方进行疗养,但他们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却一再披露。昨天,记者从清华大学和航天员中心证实,航天员将进清华读研确有其事,但细节和协议尚未最后确定。另外,杨利伟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了...[全文]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觉得非常惊讶。我丝毫不怀疑这14名航天员的综合素质,以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可能远远高于普通研究生,他们或许完全有资格就读清华。
  对于这14名航天员,我同样充满无限敬佩之情,然而我很奇怪,为什么14人会集体“投奔”清华?是14人的志愿相同使然?抑或是组织安排?还是清华或教育部给出的另一种“贿赂”?
  相关专题: 明星考研,掩耳盗铃的文凭游戏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是14人的自愿行为,我想只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即是这个程序是有关部门为14人“度身定做”),考核合格,我觉得都无须大惊小怪。
  但是即使面对美女或者珍馐,我们通常也会出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情况,14人为何齐刷刷爱上了清华,而不是北大,或其他?难道仅仅是14人的集体无意识或者素有的军人纪律性,就可以做到如此的整齐划一?如果有人另有喜好,我真为14人中的少数人悲哀,你不爱清华,为何还有委屈自己“投奔”清华?英雄的个性何在?
  相关文章:一个刘翔需要十个导师吗?对大学精神的亵渎
  如果是第二种:组织安排。我则觉得很困惑,教育本身对社会来说是种责任,而不能当则福利来行使。否则社会会承担由此带来的许多不良后果!
  犹记得,一度奉行的“劳模班”、“干部班”,为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所诟病,又为多少有识之士所耻笑。我们的社会弊病多、管理乱,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某些领导者的糊涂造成。比如有人把迁户口和交田亩钱混为一谈:考上大学,家里交不出公粮,你一样办不了手续顺利入学。甚至有人搭车收费搞到了死人头上,想开证明进个火葬场,管理部门也会想办法顺带提点要求。有人说教育收费乱,可谁知道,教育早已不是单纯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向孩子们收学杂费,通常还要帮着乡政府代收计划生育、道路集资等等一大堆费用。
  教育固有的功能丧失了,附加在它身上的种种寄生作用变得越来越顽固,越来越遭人痛恨。一旦教育变成福利,它对14名宇航员来说,绝不是福音,也不是锦上添花,它最终会让人感觉教育的公平性受到冲击。尽管可能是“组织安排”,错不再英雄本身,但这种来路不明的福利,会让英雄在人民心目中的光环失色。
  最后,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纯粹是“清华”或者“教育部”的另一种“贿赂手段”,我则为行贿者感到羞耻。教育是公益、公平,你们无权拿纳税人的血汗和大众的权利去“行贿”,以获取自己的光彩或便利!
  英雄费俊龙曾经婉拒了商人的百万豪宅奖励,让人感觉到其泱泱的气节。但面对清华硕士帽的诱惑,14名宇航员,你们该怎么说?也许有人说,祖宗有训:“窃书不为偷”。这顶硕士帽不是骗的偷的,戴了也无妨,但祖宗亦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方为大丈夫。
  延伸阅读:体育明星VS名校 看2005进出高校的刘翔和刘璇
  其实,对于有如此杰出贡献的14名宇航员来说,什么样的奖赏和证书都已是多余!因此,我希望14名宇航员凭良心想一下,进清华到底是不是心安理得?如果不是,那么我仍希望听到那铁骨铮铮男儿面对诱惑,说出最强音:那个“不”字!
  (作者:薛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