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
在中国,除专门做研究的红学家外,作家中有两位被公认的红学家,一位是王蒙先生,一位就是刘心武先生。
刘心武先生致力红学研究十余年来,由开始的“秦”学入手,到现在引入历史大背景的研究,走了一条和红学家反其道而行之的红学研究之路。尤其以出版的《红楼望月》和《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等系列书籍,在红学界褒贬不一,引起了激烈的争鸣。
最近《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下集出版,刘先生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名售书,前来购买的读者队伍排出上百米。据记者现场采访报道,读者中老、中、青都有,除支持刘先生的研究之外,还普遍认为刘先生的研究激 起更多人重读和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红楼梦》,起到了推广普及和研究名著的作用。
眼下北京已进入寒冷的冬季,但在签名售书现场,刘先生仅穿一件毛衣也已是满头大汗,不停地埋头签名已致手臂酸痛,旁边有一位年轻读者一直在为他扇风。
由此可见,刘先生的研究虽招徕众多红学家走索隐派老路、想当然、如包二奶一样病态等种种非议,但在普通读者看来,对这部名著,应该采取百家争鸣的研究方式,红学家可以涉及,作家也可以涉及,普通读者有兴趣也可以涉及,因为《红楼梦》是中华文化遗产,并不只是供某些学者专家研究的文献资料。
对刘先生的独辟蹊径,我一直认为,《红楼梦》不可能完全照搬康、雍、乾三朝的历史背景,但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决不可能完全离开历史和社会现实,没有哪个小说家能抛开生活去凭空创作,何况如此宏大的场面和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任谁也不可能凭空杜撰。尤其象贾家如此豪门望族,落得个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结局,离开当时的政治斗争背景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刘先生在他的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分析显得过于牵强附会,硬把红楼人物和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号入座,雪芹当年果真如此写作下去,怕是手抄本一面世,就被当权者焚书杀头了。当然背景是肯定存在的,贾蓉捐官、雨村判案、元妃之死,贾家被抄都影射了政治历史背景,但绝不是如此精确的对号入座。
200余年的《红楼梦》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书中的诸多之迷是分不开的,历史之迷、人物之迷、作者身世之迷、传抄笔误之迷等等都等待专家学者和读者去探佚破解。
因此,新的观点出现产生争论是一件好事,许多的问题和学问,都是在争论中求证出正确答案的。
刘先生十余年来对《红楼梦》历史背景的探佚和研究,尽管招来很多非议,但无疑也给红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正确与否,论据完整与否,都还是在探佚阶段,我们应该给予宽容,以学习的心态看待他的观点。
刘心武先生自称是一个“红楼票友”,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从古到今,票友下海成角的还真不少。但愿刘先生也能由红楼票友成为红楼名角。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