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十忌”
作者: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 唐军文 时间:2005/12/19 6:56:5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04
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很拥挤。这里只有我和同桌,谈不上拥挤。这里是按字面意思误认为我和同桌前后紧跟着。
二忌偏解语素。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不符。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当仁不让”的意思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当,不推诿。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不让”的意思,与语意不符。
三忌错解语素。有些成语中的个别关键语素的意义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义,若以今律古,便会偏离成语原意。如,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不错, “爽”是差错之意。而人们极容易将“爽”按今义来理解为爽快、舒服。这就不对了。“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其中的“止” 是助词,无义;“仰止” 即仰望、向往。而人们又很容易将“止”当作停止来理解。
四忌不辨色彩。有些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不同程度地带上了感情色彩。如果不辨褒贬,则会错用成语。如: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巧舌如簧”形容言辞巧伪,说得美妙动听,贬义。这里用来形容辩论会上的选手们不妥。
五忌不分对象。成语大多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人或物或事,若使用分不清楚,则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如,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不能用于“企业”。“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
六忌不管范围。一些成语有约定俗成的适用范围,若随意扩大或缩小,都会误用成语。如,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豆寇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句中,显然超出范围了。
七忌忽视演变。语言是活的,有的成语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词义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并且往往被人们所认可,这时就不可以随意误判。如,“美仑美奂”原意形容新屋高大美观,现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均参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版,第5版)
八忌不尊习惯。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一成语习惯用于否定式,用在上句中不合习惯。
九忌形似混淆。有些成语由于构词成分相近,形态也相近,极易混淆使用。如,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容置疑”(不允许怀疑)。“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 多含轻视意)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以为意”(不放在心里)。
十忌有违逻辑。有些成语,单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还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是否合乎逻辑。如,
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闽,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白头如新”意思是互相认识很久,到了老年,还如同刚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很浅,与“曾非常要好”“和好如初”矛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