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80后与文坛的漫谈
作者:吕振兴 时间:2006/3/22 7:10: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91
八月初,同上海作协与《萌芽》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学代际沟通会”在千岛湖隆重举行。八方英杰济济一堂,众多名笔千岛荟萃。
“80后”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张悦然、小饭、周嘉宁等新锐写手,和文坛名家余华、方方、林非、曹文轩、叶兆言等都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代际沟通会”旨在促进“80后”一批新兴青年作家与正统文坛的沟通,缩小两代人的差距,也是让新时代的文学思想与传统文学理念的相互交流。此会也正是鉴于现在被称为“80后”的一代文学新人逐渐发展、壮大,被市场和年轻读者所认可,但却得不到中国正统文坛接受的状况。盛会的主要内容也将围绕化解两代人误会,互相交流沟通的主旨展开——
“80后”,是这几年才兴起的名词,指的是如今出现的一批80年以后出生的新兴青年作家,这也是一般文学爱好者和追逐流流行元素的“粉丝”都知道的。
我首先想说的中“80”中最先走出来的韩寒。韩寒自从17岁时的《三重门》一炮打响后,他便让全国掀起了一股“韩寒热”。也正是从那时起,文学奇才韩寒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日益注意文学,青少年作家的出现。之后的便也挖掘出了冬阳、小窦寇一类的人物。但韩寒自从上次出了《长安乱》以后,现在便开始玩起了赛车,真有点会有志于做职业车手的样子。其后,便出现了了所谓“第二韩寒”的郭敬明。和韩寒的“玩世不恭”相反,郭敬明是要好青年的形象,现在他正就读于上海大学的影视专业。郭敬明是夺得两届“新概念”一等奖后,推出其处女作《幻城》的,而《幻城》的销量竟突破了50万册,这使得郭敬明的人气甚至要超过韩寒。而他之后又推出的《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和几部散文集,又使他同韩寒一样,成为了几乎所有中国学生都知晓的对象。但这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大四小伙子,现在却又是出专辑,又是要拍电影的,真不知道是不是忙得过来啊……
但郭敬明的出现,却是真正开启了“80后”时代的到来。与郭敬明并称为“金童玉女”的张悦然,也是“80后”中引领人物。首部《樱桃之远》和相继推出的几部作品,也都反映了她不凡的实力,并且她的文学也正式向纯文学发展。其它的还有很多,如精心于小说的小饭,“美女作家”苏德,周嘉宁,和“接力出版社”旗下的那多、蔡骏、马中才,李海洋等等。他们都组成了被称为“80后”这一代文学新人的强力阵容,同时也使自己不断被市场接受,被中国众多的青少年接受,甚至更被那些无绪的追星“粉丝”所追捧。真正的,他们也吸引了像我一样的众多眼球……
而“80后”所要沟通的正统文坛,是指贾平凹、余秋雨这样的人物所引领的文学“地域”。这样说,也是让大多数人更好的了解“正统文学”的简单意义。众所周知,贾平凹、余秋雨,包括史铁生、莫言、王安忆、余华、铁凝等在内众多人物,都是中国文坛上极具影响力和权威的作家。他们都是致力于汉语纯文学的名笔,他们引领的中国正统文坛和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极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此次参加“代际沟通会”的方方、余华、曹文轩、叶兆言等,也都是极有造诣和灵气的文坛作家。
“首届中国文学代际沟通会”的举办,正如前面所讲,是鉴于新一代“80后”的文学中所体现的现代社会下的年轻思想,和张扬的青春活力,另类的行为及忧伤,颓废的风格所不为文坛作家所接受的状况。甚至,有人认为“80后”是极忧伤、蜕化的思想象征,极力排斥她。另一方面,“80后”的发展使许多其中的青年作家日益希望进入正统文坛,能够被文坛认可。而大多数中青年作家对“80后”的误解和排斥,无疑是使得两代文学人的“代沟”日益加深,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会因此而陷入困境。
“代际沟通会”上,就有一位“80后”这样说:“我们是想进入文坛,接手中国的文学,但当我们伸出手想接‘接力棒’时,上一辈的人却用棒子敲我们的头……”而作家林非却质疑道:“你们要接什么‘棒子’啊,中国文学‘接力棒’又在哪儿啊?”他甚至大声的说道:“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进文坛呢!”
而事实上,“80后”并非就是指忧伤、靡费的风格,这种风格也仅是许多服从出版商,顺应市场而产出的“80后”作品。更多的,苏德、周嘉宁和张悦然也都开始纯文学的创作,诞生出更精致丰富的文字。小饭的小说也已是很显创造力与力度,走也自己的风格……“80后”并不就是青春文学的象征,安妮宝贝的忧伤风格也不是为所有年轻人所感染和继承,更具有潜力和实力的“80后”人物会创造也真正具有文学魅力的文字,走纯文学的道路。另一方面,个人主体意识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众多作家与作品的不同风格,和所体现出的丰富性……
但“代际沟通会”终究是有成效的,在千岛湖的几日中,他们的这种交流沟通已使得相互获得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事实上,文坛中的一些作家也都看过“80后”的作品。在这种语言的交流上,两代人的“隔阂”虽仍存在,但已解决了很多误会,促进了沟通。总之,“首届中国文学代际沟通会”实现了她的意义,更多的交流与发展会不断融合两代人的思想,解决中国文学的代际“隔阂”,不断地促进中国汉语文学的发展。
在盛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车行到千岛湖畔,众人的笑声之中忽然有人调侃:“那是这辆车一不小心翻到千岛湖里,那中国文坛可真就来个大断裂了啊!”车内的人又是一阵欢笑,想必车外的湖色也分享了他们的这份闲趣吧!
在我的这份漫谈要续尾的时候,我还想谈谈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萌芽》杂志社。《萌芽》现在的盛名是中国青少年文学第一刊,其实她也已有48年历史,是共和国早期几个著名的文学期刊之一。很多多人也都知道《萌芽》主办的“新概念”,的确,在中学生中,“新概念”比《萌芽》本身更有影响力与威名。
“新概念全国作文大奖赛”是《萌芽》和十三所著名高校联合主办的,97年推出了首届,今年已是第八届。她被称为“中国语文的奥林匹克”,其实她更是中华大地上无数青年文学热爱者的梦想之地。这个“梦之地”给了众多文学骄子展示的平台,也塑就了一批批中国的文学新人——无数才子佳人泪,都为此处作啼血。
我这样向你们提到“新概念”也并非全无头绪,其实“80后”的出现“新概念”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中的许多人都是在“新概念”中首次展露才华的,《萌芽》和“新概念”给了他们机会,同时也促成了他们的发展,合他们得以走向市场,面对文坛。甚至,现在《萌芽》也开始自己打造他们,《萌芽》联合“接力出版社”推出的“萌芽书系”,也就是这一实践的有力证明。
这份漫谈我讲了很多,对于你们也显得比较长,但我真正想说的并一直在说的,是向你们介绍文坛,说说当代中国我们自己的文学。“80后”是中国文学新一代的重要力量,“80后”也是与我们同代人的文学我们的文学。我用这些文学这篇漫谈向不了解“80后”与文学的人介绍,叙述着这是文学,这是“80后”、《萌芽》与“新概念”;我也是以这些话让所有和我一样熟知和热爱文学的人重新审视,解读我们今天的文学,包括“80后”。
我想说并且亦在言叙的是:文学是我们每个人的,那些“80后”和纯文学的语言会是让你更加感动与持久铭记的文字……
——谨以这篇文字奉献我的爱与思绪,在这个校园里驻足秋冬之时的眺望,品茗感叙,言此达意。
PS:到了高三了,没想到还会在《浅草》上写上一篇,这也都是你们这些高一的学弟学妹没有尽力哦!害得司老师还要我们这些高三的人忙里偷闲的动笔支援,来填充版面——所以,要好好的努力,你们其实也更是我们了哦!《浅草》与《萌芽》取意一致,这可真是荣幸了,但你们也要更好的努力——处处生机,永存希望,精心于文字的创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