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江西考生涉嫌抄袭的高考作文《桃花源祭》致曾颖的另类声音
作者:佚名 时间:2006/5/31 13:16:0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021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另一种声音]想对四川曾颖说几句
看见“一位考生抄我的文章居然抄成江西省高考满分作文,我要追究到底!”的帖子很火,其实是作者四川曾颖很发火,他对抄袭他的文章居然得了高考作文满分却不署上四川曾颖大名的那位已经入学的大学生气急败坏,因为那大学生竟敢抄袭我们名作家四川曾颖的大作,还没有给四川曾颖一个交代,连块糖都不舍得给买,真是生可忍,熟不可忍啊。
我当然是站在反对的立场上,因为四川曾颖的动机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人家学生也没有说出半句侮辱四川曾颖的话,如果你四川曾颖不说,谁知道那是谁的原创,还不都是借鉴了陶老先生的《桃花源记》。
首先,要界定偷东西与偷精神食粮的区别,如果偷吃了食物装进了自己的肚子里,那也是饥饿难耐的人采取了非常的不得已的手段。被偷的人一般都会谅解的。这与偷银行和抢劫犯罪等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那学生“偷”了点四川曾颖的精神食粮,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那更是有情可原。所以当事人四川曾颖不该气急败坏,欲置人于死地。其他人更不该火上浇油,看热闹不怕热闹大。如果那学生把四川曾颖的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得了稿费,那是应当如数交给我们的名作家四川曾颖的。尽管利不大,在四川曾颖眼里一定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次,什么是抄袭?我不排除那位学生是借鉴了四川曾颖的文章,这其实是很好的事情,如果是我的文章被高考学生借鉴了,哪怕是一个字都不改,我也不会去追究什么的。因为我感到很欣慰,自己的粮食受到了人们的承认和欢迎,何乐而不为。不就是没有得到报酬吗?那有什么,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都到哪里去了?想追究到底,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四川曾颖还为了什么?
第三,我也反对学生在考作文时默写谁的范文,那样做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当然作文和回答其他类型题有很大的区别,大家的答案不应当有重样的。特别是在当前论文作弊,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形势下,应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精神的东西应当用精神的力量去摧毁,批评教育是应当的,而试图追究到底,为此想得到些什么,那是很可悲的。
第四,那位学生确实在四川曾颖原文基础上有了些修改,尽管反映的是一个主题思想,改动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但是在个别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有了变动,使其更加通顺了,这也是不能否定的事实。正如老人家的思想是“抄袭”(继承)和发展了马老先生的主义,有许多语言和观点原文不动,我们能批评老人家犯有抄袭罪吗?环保思想是大众话题,那位学生欣赏并坚持了四川曾颖的思想,这又何罪之有?
总之,我不赞成四川曾颖追究到底的动机和行动,还是与人为善,继续写些好文章出来,让更多的考生得到满分,那才是你四川曾颖的功德无量,否则就是……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呵呵
无耻啊
文章剽窃类似假冒商品!
在市场经济法制中尚且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正当权益;在此事件中也要坚决打击剽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