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走进语文课堂
作者:不详 时间:2006/6/3 15:02: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60
第一、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占有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互联网本身是个巨大无比的信息库,网上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互联网的知识更新迅速,这种优势正好弥补了语文教材现有的不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阅读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或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查找、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此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或之后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阅读他们的文章,同时将所查资料及时记录,汇总,按照作家生平、名家名作、作品点评等栏目制成电子图书,建立电子图书室。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相比的。
如在学习《恐龙无处不在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恐龙网搜索有关恐龙网http://www.dinosaur.net.cn/ 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起源、生存年代、恐龙的种类、特点、死亡时间、灭亡的原因的集中假说等等。
再如,在学习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名人的作品时,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这些人其他作品,以此增大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既经济又快捷。
例如,学习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网上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学习小说《社戏》、《故乡》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网上阅读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比较学过的课文和集子中的其他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摘录好词佳句,及时记录读书心得。
在网上阅读和比较阅读中,学生可以更多更深的了解鲁迅,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及对社会、对后人的影响,感受鲁迅的时代意义。
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个丰富的资源查找资料,丰富了知识,扩大了知识的储备量,网络极大得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第二、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但无庸质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
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
⑴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杭州西湖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西湖美景。可以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搜索关于西湖的一些资料,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些网址:
http://www.ipp.ac.cn/APFA2003/apfa10dj-1.htm、
http://info.datang.net/H/H0503.htm。指导学生网上查找浏览。
⑵教师根据学习诗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课件,其内容主要包括西湖图片,朗读录音,有轻音乐伴奏的西湖美景录像片段等。
⑶在课堂上,让学生先互相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西湖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然后结合古诗内容尝试将文本、图形重新加工,以基本反映古诗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观看并借鉴教师的课件设计,以完善自己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重加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西湖春天时的孤山寺、贾亭、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象的不同特点,从而领略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⑷领略了诗歌的优美意境,读懂了诗歌的基本含义,再思考: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本诗的知识呢?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做西湖美景的背景音乐呢?你还想了解关于作者的哪些知识?是否还想知道关于春天的其他诗歌?同学之间先讨论,再想法子解决自己的问题,继续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文中所讲到的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从未有过亲身体验,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如在讲《故宫博物院》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到过故宫,不能真切感受到故宫的宏伟壮丽,但如果利用互联网,找到故宫的网站,让学生通过网上观上、游览可增加值惯性,加深记忆。在授课时,可以将故宫网站打开,
http://www.dpm.org.cn/China/c/c1/cindex.html、
http://www.chinavr.net/beijing/gugong/gg2120.htm,两个动态的网站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顿时就会有了兴致。前一个网站中一个身着清朝服饰的宫女按照由南到北的顺序带领人们游历了故宫的各个景点,其过程和课文完全吻合。另一个网站以动态三维效果真实的向学生介绍了故宫各建筑的主要特色。在这堂课中,既有动画效果、景点的图片,文字说明,还有动画,学生在浏览中很容易掌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说明文的写作手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以其快捷的速度和无所不容的信息量征服了21世纪的现代社会。让互联网走进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文化的内蕴融入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这样的教学是培养21世纪综合型人才的摇篮。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