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道:带养父回农村资教,自强不息知恩图报

作者:郑玲 刘建军等  时间:2006/8/13 11:33:48  来源:光明日报  人气:1281

  [导读要点]
  带养父回农村资教,自强不息知恩图报
  身边人眼中的陈敬道
  陈敬道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带养父回农村资教,自强不息知恩图报

  一个历经千辛万苦跳离农门的女大学生,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资教?湖北师范学院优秀女大学毕业生陈敬道,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生病的养父,到仙桃市一所农村中学资教。教育部办公厅通报称赞她“自强不息、知恩图报”。
  陈敬道自小丧母,父亲离她而去,是养父陈友才将她一手带大。老陈四处摆地摊,终于供陈敬道考上湖北师范学院,可自己的身体也垮了。陈敬道在离学校十几公里远的农村租了一间房,把已经瘫痪的养父安顿下来。为了给养父挣医药费,她卖过报纸,发过传单,端过盘子,还同时兼做着4份家教。
  毕业时,北京和黄石有好几家单位看中了陈敬道。然而陈敬道在学校看到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到农村资教3年,每年奖励5000元,期满后可自主择业。她想,这个计划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又能回报社会,又能照顾养父。
  一向温和的养父却生气地说:“现在连农村打工的都往城市跑,你想搞什么名堂?”“您原来怎么教育我的?要我为人民做点好事,要从基层做起,现在怎么不支持我?”陈敬道反问养父。养父最终“妥协”了。去年7月,23岁的陈敬道搀扶着63岁的养父走进了位于仙桃市农村的范关高中,他们没什么行李,敬道大学4年只有一件外套。
  农村高中最缺的是英语老师,学计算机专业的陈敬道被分配带两个班的英语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加上早晚自习,每周30多节课程。父女俩节衣缩食,她还开垦菜地补贴生活。陈敬道真情对待学生,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还被任命为学校政教处副主任,深受学生爱戴。
  陈敬道说:“有人不理解我的选择。我的成长得益于社会上很多善良人的帮助,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选择到农村资教的。”
  陈敬道的事迹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今年她被邀请举行了13场事迹报告会。仙桃一中初二(1)班的段羽萍说,听了陈敬道的事迹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陈敬道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对长辈的孝道与关心,对学生的鼓励与教育,都让自己接受了一次心灵“再教育”。
  来自湖北十堰的喻传友给陈敬道写信表示,这样温柔腼腆的弱女子,所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品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使我这个做长辈的都非常感动,你的精神境界正是我们当前这个社会中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光大的主旋律。
  河南省周口市龙润电力集团工程公司的郭勇也来信评价陈敬道: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知恩图报的当代好青年,是湖北的洪战辉。
  陈敬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赋予她的名字深刻的内涵:敬老尽孝道,敬业尽师道。

  因为有你,阳光满天——身边人眼中的陈敬道

  陈敬道,一个平凡女子,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这个“阳光女孩”身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昨日,她的养父、学生、同事、校长敞露心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陈敬道。
  “女儿是我一生的骄傲”
  64岁的养父陈有才身体不好。谈起女儿,老人家眼含泪花。
  “为了照顾我,她不知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泪,要是没有她长期的精心照顾,恐怕我早就离开人世了。”
  陈有才说,尽管陈敬道从小家境艰难,但学习从未落下过。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名列前茅。养父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陈敬道在安慰他时说的:“知识就是财富,我要好好学习,摆脱贫困,让你过上好日子。”
  正是因为女儿成绩一直很好,陈有才在自己病倒时给陈敬道提了一个条件:如果一定要带父求学,陈敬道必须保证自己能够继续拿到奖学金。陈敬道做到了。大学四年,她拿了两年一等奖学金,两年二等奖学金,还入了党,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在陈敬道的大学时代,在陈敬道的资教时光,她没有落下过学习,没有耽误过工作,更没有放松过对养父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她的努力下,养父重新站了起来。
  “养育了陈敬道,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陈有才说。
  “是老师,更是‘知心姐姐’”
  周文念是陈敬道的学生,但在她眼里,陈敬道更像是一个知冷知热的姐姐,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
  周文念刚到范关中学时,没有多少朋友,也不愿与同学交流。有一次,学校女生搬宿舍,同学们相互帮助,只有她独自搬着行李。陈敬道看见了,很随意地帮她拎包,铺床,挂帐子。
  “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有别人幸福。爸妈长年在广东打工,我被寄养。……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我。”周文念说,一想到这些,眼泪便流了下来。陈敬道细心地帮她擦去眼泪,她一把抱住陈敬道,把心里想说的话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此后,陈敬道帮她辅导功课,做家访,为她梳头……
  “在和陈老师相处一年的日子里,我们感觉她是平凡的,也是特别的。”周文念说,“在我心里有一句话,藏了已经一年了,在梦中喊过无数次。”
  她想说的这句话,只有两个字:“姐姐!”
  “因为爱,她可以无所顾及地流泪”
  “记得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钱全部借出后还有几个同学的车费没着落,她居然躲到墙角偏僻处哭了起来。”
  陈敬道的同事、资教生胡波回忆说,那次事件给了自己很大的触动。
  “她因为孩子们的贫困,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哭了,这哭声让人震撼,发人深省。因为爱,她可以无所顾及地流泪;因为爱,她可以克服生活中的苦难与风霜。”
  在胡波眼里,陈敬道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正是这种平凡引人深思。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同为资教生,胡波说,陈敬道对学生有着一种母爱式的细心,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她带给农村教育希望与力量”
  作为范关中学校长,郑祖斌的困惑由来已久:办学条件差,交通不便,已经让有着40年办学历史的范关中学捉襟见肘了。
  “以陈敬道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资教生,给了我们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与力量。”郑祖斌说。
  在郑祖斌眼里,资教不到一年,陈敬道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她具有凝聚学生、带班转差的管理能力;她具有深入学生、谈心交心的工作方法。”郑祖斌总结说,陈敬道与学生谈心,真诚,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情于理,学生往往乐于接受。
  “她给予学生的心理力量,就像是一个人在明朗的天空下享受到了温暖舒适的阳光照射一般。”郑祖斌说,“振兴农村教育,需要更多像陈敬道一样的优秀老师。”

  陈敬道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陈敬道,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以其朴实无华的感情和感人至深的事迹,正在书写一种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刚才,报告团的五位同志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陈敬道同志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迪。整个报告,非常生动、非常精彩、非常成功。值此,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陈敬道老师和报告团的其他同志表示热烈地祝贺和衷心地感谢!
  从陈敬道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爱老敬老的人;是一个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是一个关注农村、热爱教育的人;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为了使陈敬道先进事迹传播得更广、传递得更远,深入推动我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意义非常重大。在此,我谈几点体会,以期与大家互动交流。
  第一,陈敬道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值得学习。听了报告团五位同志的介绍,特别是她的养父陈有才同志的发言,可以说是催人泪下,但又让人振奋不已。陈敬道同志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巾帼创业的杰出典型,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尤其是教育战线上的同学们、同志们,都应该以陈敬道同志为榜样,虚心向她学习。学习她传承美德,反哺爱心的崇高品德,学习她豁达开朗,笑对人生的乐观主义;学习她响应号召,投身资教的无悔选择;学习她爱岗敬业,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
  第二,陈敬道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值得推广。陈敬道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当前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一个生动教材,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吹来了一股清风。日前,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把陈敬道同志作为全市重大典型来培育,力争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近一个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受省委俞正声书记的委托,并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了陈敬道等4位资教生。市内外1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仙桃、聚焦范关、聚焦陈敬道,对其事迹进行了充分报道,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4月18日,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陈敬道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各界妇女和人民教师向陈敬道同志学习。今天,又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第一场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把学习活动再一次推向高潮。同时,我们准备“五一”节过后,还将连续举办几场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进一步扩大影响。
  第三,学习宣传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一定要联系实际,务求实效。陈敬道同志是我市近年来少有的重大先进典型之一。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大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报告会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要分别在本系统召开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邀请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以及普通市民代表参加,进一步挖掘、总结、提炼陈敬道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陈敬道同志先进事迹与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为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大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