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引路人

作者:中宁县第四中学 李忠敏  时间:2006/8/14 9:15:1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07
  谨以此文献给我人生路上的三位老师。
  ——题记
  时光荏苒,不觉间,已步入不惑之年。每当碰到学生面对自己说一声“老师好”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们有的已长眠九泉,有的已退休在家,有的已休教从政。其中有三位,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但每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因为他们在我的人生路上,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生足已受用的东西。
  第一位老师是我刚上初中的班主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的名字,她叫严桂英,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记得那时她已经是一个不惑之年的人了,她的性格如同她的姓氏,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严”字。
  那时,远离家乡来到城里读书,一个人住在父亲工作的单位里,由于父亲经常出差,所以吃饭总是自己在打理,也许是小时养成的习惯,什么事情总是依赖于父母。吃了上顿懒惰于做下顿,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只能靠馒头、饼子充饥,因此身体特别虚弱。有一次,母亲来看我,见到这种情况,她生气地说,难道就不能煮一顿吃两顿吗?其实母亲也知道,我这个人打小就是不爱吃剩饭的。后来这事不知怎么让严老师知道了,有一次班会课上,她点名批评了我。我现在还记得她当时说的一席话:连剩饭都怕吃,还能在学习上吃苦吗?人,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着快乐和幸福,那么他终久是不能成大事的,一遇到挫折,他就会退缩;一遇到坎坷,他就一蹶不振了。因为他吃不了苦,自然也就无所作为了。”当时我恨不得地上有个老鼠洞,全班同学那针一般的目光刺着我的身体,更刺着我的内心,似乎我被解剖了放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一样,我都有点恨老师了,再严厉也不能无情呀!
  也许是老师的话起了作用了吧,但从那以后,我渐渐地改掉了怕吃剩饭的毛病,也渐渐地方养成了吃苦上进的性格。身体是一天好比一天,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
  现在每当吃剩下的饭时还常常想起老师的那番话,觉得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可笑。如果不是严老师,说不定我现在还是不爱吃剩饭,更不要说现在的工作了。
  让人不可想象的是正在初三复习迎考的时候,不争气的我得了一场重病,错过了高中考试。将近四个月是存病床上过来的。望着窗外走过的一个个上学的身影,我的内心非常的难受,几乎都有了绝望的想法。这时,是严老师,经常让班里的同学来看望我,给我带来了同学们的消息,让我受病痛折磨的心里有了一些光亮。新学期开学了,别人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而我却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原来的好友来找我,让我去复读,学班已经联系好了。怀着失落和欣喜,我又来到了那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初三,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活。也许是太高兴的缘故,我竟然都没有问是谁联系的。渐渐的我也明白了其中的一切,复读的机会虽说没有人告诉我是怎么来的,但我心里知道,这都是严老师帮得忙。
  我有时还幼稚地这么想,也许真该感谢那场病,是它让我有了这次复读机会,才让我有幸同我人生路上的第二个老师相遇。她是我的复读班班主任――李存英老师,她也是教语文的。李老师性格特别温和,无论上课还是课下,时常微笑着,她像母亲般地呵护着每个同学,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批评过哪一个同学。
  刚到这个班里,也许是自尊心在作怪,很少同班里的同学接触,常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李老师从严老师那儿了解了我这种情况,她专门同我谈了几次。记得她有一次这样说,其实你不必自卑,复读有什么呢,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不幸,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在她的鼓励下,我渐渐地摆脱了自卑心理,心里一下亮堂了,也变得欢快起来,和班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课堂上能时常看到我高举的手,课下也能听到我爽快的笑声。
  老师知道我身体不好,又是一个人生活后,她就常让我到她家里去,每次去后总是做点好吃的。开始我怎么也不肯,老师就让她同我同班的儿子把好吃的东西带到学校里,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甚至私下有同学说我是老师的干儿子。其实现在想来,那里要是真有这样的一个干娘该多好呀!后来,老师以让我给她儿子补课的名义,经常让我去她家,有时还住在她家。其实那哪里是补课,实际上是老师在给我补身体。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专门到老师家去谢恩。老师却说,都是做父母的,其实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况且他又帮我小儿子学习,我这样做也是在为我自己么。母亲要给老师给钱,老师说什么也不肯收,最后只收下了母亲提的30个鸡蛋。就这样,我在老师的关心下生活了一年,中考时,也没有辜负两个老师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也许是命运特别垂青于我,也许是我与语文有缘,上高中后,又碰到了一个教语文的班主任。记得那年他当时刚从大学里毕业,踌躇满志,意气奋发。一副金丝眼镜高高地架在那清瘦的鼻梁上,笔挺的西装得体地穿在他那丰岸的身上。走起路来,挺胸收腹,给人一种伟岸的感觉。最让人欣赏的是他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说上他的语文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你看每当他走进教室,全班同学的眼睛总是为之亮,他总是用他那智慧的眼神扫射着全班同学,然后诗一般的语言从他的嘴里娓娓道来。是他,让我们了解了李白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明白了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的事情。在他的带动下,我走近了《红楼梦》,认识了托尔斯泰、泰戈尔。从那时起,我心里就暗暗地想,要是将来能够像他一样,能在自己 的课堂里挥洒自如,像他一样,让自己 的学生如醉如痴,那该多好哇。
  可是好景不长,他只教了我们一年,就因为特殊原因,离开了教育行业,走上了从政的道路,但他给我的印象至今还是一位智慧的老师。
  受三位语文老师的影响,高中毕业后,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同学不可理解的目光里,我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在大家里,我明白了老师就应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平凡凡的工作,我理解了教育就是成就学生、成长自己的一份辛勤。十多看来,迎来送往,心中总有许多感慨,但对自己的选择却是无怨无悔。
  人生路上的三位老师,他们,是我的严父、慈母、引路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虽然我现在并不和他们常联系,但在我的内心深处里,永远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工作中每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眼前总是浮现他们的身影,似乎在鼓励我,给我一些信心和力量,告诉我不应气馁。
  现存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每当和我的学生们坐在一起时,他们总会问:“老师,你当初怎么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我总是以微笑避而答之,因为是他们让我的平凡的一生变得不平凡,说出来孩子们又怎么能够理解我那时的心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