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能换来“优先入学权”?
作者:不详 时间:2006/8/29 7:47:46 来源:人民网转载 人气:355
原来,今年合肥市教育局发布了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外来投资者,其子女在录取方面除享受合肥市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待遇外,还可得到加20分的照顾。据了解,目前已有18个投资者的子女受益。此举引发了人们对加分政策的诸多质疑和争议。
教育局:期望借此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加分者投资额要达到一定规模
合肥市教育局局长刘正亚介绍说,合肥属于投资严重不足的城市,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教育局的工作也要服务于市里的经济建设大局。对外来投资者子女中考加分的优惠政策,是期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增加财政收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上,使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教育局的实施办法中涉及到加分的规定有11项条款,其中,革命烈士子女和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创业人员子女可加20分,为最高加分。实施办法对外来投资者及投资规模进行了细分界定:荣获合肥市荣誉市民称号或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市级及以上先进生产者(工作者)的外来投资者;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项目;投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项目;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其他第三产业类项目。
企业主:“女婿”能优惠,“儿子”为何不能?
突出家庭财富背景引发争议
在合肥的安倍信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法人代表冯金虎的孩子今年刚考上了合肥一中。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作为受益人,当然感觉这个加分政策好了。我也知道这个政策在社会上有不同看法,单纯地看,好像有钱就能买分,尤其是一些孩子的分数离录取线比较接近的话,肯定会有人感觉不公平。但给外来投资者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这对振兴合肥经济是有好处的。”不过,他也坦言,对投资者的优惠也有个度的问题,比如说该不该给孩子加分这种优惠,加多少分比较合适,加5分行不行?
对招来的“女婿”给优惠,引起了“儿子”们的异议和攀比。本地企业“肥西老母鸡”业主的孩子今年也正好参加中考,获知优惠政策后,向教育局提出应享受同样政策的请求,结果遭到拒绝。
加分政策也引起了合肥一些普通市民、家长和教师的议论。一名市民对记者说,加分政策突出了考生的家庭财富背景,让他们享受“优先入学权”,容易在孩子心中助长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很不利。
专家:此举会加剧教育不公平
主管部门不能随意支配公共资源
安徽省社科院专家王开玉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标杆,在目前教育资源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给外来投资大户子女入学加20分,多上一个就挤下一个,会加剧教育不公平。
有专家指出,给外来投资大户子女加20分,让教育承载和附加了“发展经济”的负担和功能,这些题外之义很容易让教育迷失方向。
安徽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陈宏光表示,教育的主管部门是代表民众行使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权,确保大家公平、公正地共享公共资源,决不能利用自己管理者的角色随意支配公共资源,导致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对外来投资者子女,应帮助他们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是赋予他们“优先入学权”。如果说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哪一类社会成员优先照顾,那么,最应该由政府出面帮助的,是那些城市贫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进城农民工等城市困难群体家庭的子女,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的孩子不因贫困失学,这样才符合宪法规定的平等受教育权。
人大代表建议清理规范加分政策(延伸阅读)
最近,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函,建议相关部门对高考、中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
洪可柱说,加分政策涉及到千万考生的利益。他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加分政策混乱,有的地方甚至互相矛盾。如同一项全国性竞赛,有的省规定前8名可加分,而有的省规定只有前3名可加分。
第二,高校操作不统一。有的高校只认同国家加分政策,不认同地方加分政策,有的则两者都认同。
第三,加分政策出台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大。目前,加分项目已涉及体育、计划生育、残联等10多个部门,但仍有不少行业或部门找教育部门要求出台高考加分政策。
第四,某些加分项目在制造新的不公平。如某省规定博士子女可加分,有违社会公平,还有身份歧视的嫌疑。
洪可柱建议,对于一些明显有违教育公平公正的加分政策,应该清理规范。
(本报记者 张志峰整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