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何不向丘成桐索赔3000万?

作者:徐迅雷  时间:2006/9/6 10:53: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08
  希望北大也向丘成桐个人提起3000万元的天价索赔,一起诉就立马冻结丘成桐的所有个人资产,这样就会有“北有北大南有富士康”之说,多好。  

  巍巍乎北大,戚戚兮今天。因为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批评,深感委屈的北大近日连连出招,先是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说丘成桐的批评不公道(9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继而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新开博客撰写文章,质疑丘成桐“庞加莱猜想由中国科学家彻底破解”之说(9月3日《京华时报》)。看起来这是双管齐下,其实这两根管子形同软管,效果恐怕大大的不理想。
  似乎是因为准备很不充分,所以闵书记的回答有太多的漏洞。报道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大漏洞:“对北大的炒作是不够公平的”——这是对北大的“炒作”?什么是“炒作”?媒体报道这么一个严肃的事情,怎么能说成是“炒作”?
  而最大的漏洞是,与此前他们的新闻发言人回应一样,竟然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丘成桐说的是“假引进”还是“引进假的”。丘成桐是说“虚假引进人才”而不是说“引进假的人才”;是说“‘假’拿大”不好,不是说你“大拿‘假’”;是说引进人才的手段方式作假(比如明明人家在国外是全职教授,北大却说已经把他引进进来了,是自己的全职教授了),而不是指对方整个是个“假人才”。闵书记的回答竟然是:“这几年,我们从海外引进很多人才,我觉得都很优秀。”这真是王顾左右般的答非所问。
  我在揣测北大为什么总是作如此“错误”的回应,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真傻,行政工作做久了智商原本蛮高的人也会傻下去的,包括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在内的北大党政工作者实在傻得不行,就是无法读懂丘成桐教授的意思;一是装傻,因为“虚假引进人才”有事实在,即使不说从海外引进人才大多是“真挂名、假引进”,但也确实有此等情况,“漏洞”在自己这边里,那么只好偷换概念、模糊焦点、混淆视听,把丘教授的话歪曲成“北大这几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假人才”,这样,“漏洞”显然就跑到丘教授那边去了。
  同样的概念歪曲还出在“经费”问题上。我们理解北大这些年来上上下下时时刻刻在叫穷,中国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会叫的孩子多吃奶,北大叫穷有叫穷的理由;但是,闵维方书记这样的话就匪夷所思了:“他们不了解情况,却对北大提出了无根据的指责,说什么引进人才大部分都是假的,一个人就骗取国家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一个人就骗取国家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你的“对手”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一个人”“骗上亿”,那还不早该“进去”了,不枪毙也该判个无期了。这大抵已不是闵维方书记歪曲概念,而是在捏造事实,真让人看了只直喊“晕倒”。
  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回应,比如关于北大清华“二流”说,当时论者薛涌在评论里说的是“将来式”,是有种种前提下的“北大清华将被扫为二流”,如今闵书记却驴唇不对马嘴地说:“我不认为北大、清华因此就被扫为二流。”这是哪跟哪啊。
  作为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的丁伟岳教授,其对丘成桐的批评与质疑,作风与做派同他的书记如出一辙。丁所长为此专门弄了个BLOG,发出首席文章《庞加莱的困惑》,称丘成桐教授宣布中国科学家朱熹平与曹怀东破解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似乎是在与众多的同行背道而驰”。我原来以为这位“博主”,会以北大数学所长、数学教授、亦应是数学家的身份,用数学论证来驳倒丘成桐之说、驳倒朱熹平曹怀东之论呢,没想到上BLOG一看,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在他的第二篇题为《答网友》的博文里,他倒很坦白,说“我没有研读他们的文章,所以没有资格对他们的工作加以评价”。呵呵,原来如彼!
  知己知彼是“论争”中的重要前提,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丁伟岳所长“知彼”了吗?显然没有。闵维方书记“知己”了吗?他说:我觉得北大有一种精神,有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北大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这是现在的北大吗?这是过去的北大,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可惜,如今世上已无蔡元培。闵维方书记和丁伟岳所长的“回击”,就是不严谨、不科学、非民主、非求实的典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