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的答题技巧

作者:不详  时间:2006/9/24 7:51:3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778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⑴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如:A、……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 
  作用分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舞蹈家舞姿之美。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作用分析:形象的赞美春天是生命的开始,给人以希望,突出春天的清新。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作用分析:用“小姑娘”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艳美、活泼,令人喜爱。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用分析:形容春天的健美,充满青春的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以上三个比喻是对春天特点的巧妙概括,比喻十分新鲜,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这三个比喻句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F、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降临,大地复苏的欢乐情态,把春写得有人的感情,生动,十分形象。 
  E、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H、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作用分析: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⑵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⑶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如: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生命的意义》)
  作用分析: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样一个严肃而又重大的大问题,作者以设问的方法提出来,引起读者深思,然后作答,突出了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个人生目的,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⑷ 反问:强调了……、加强语气等。
  如: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⑸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⑹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四、某句话中某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以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的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点明(突出)中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a060627s 于10-15 19:53发表评论: 第1楼
  • 有没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