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新:教授“全裸”授课惊煞学界及文化官员
(莫小新教授近影)
(“全裸”教授在授课)
(男女学生正在走向江师艺术教室)
[编者按]本月中旬,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机构在位于常州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在中国有着百年历史的人体艺术终于从“羞羞答答”的幕后艰难地走到了“堂而皇之”的台前。作为这一国家级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江苏技术师院学院副教授莫小新,在最近一次“人体艺术与人性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研讨会上,当众脱光衣服,赤裸着身体向几十名学生及老师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莫小新教授为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挑战禁忌的举动引发了极大争议。
[导读要点]
现场:当众一脱惊煞人
对话:“裸课”是“阳光教育”
文化部:赤裸教学不可取
媒体:空前关注引起千万网友热议
声音:全裸授课“授”出了什么?
现场:当众一脱惊煞人
“没有什么不可能!”莫小新教授办公桌前,写着这样几个醒目的黑色大字。
莫小新今年56岁,身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的他,现在全面负责组织开展全国艺术科学课题“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项目的研究和策划。
9月14日,国内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在常州揭牌成立,来自北京、重庆等地的学者进行了首次大型学术研讨。在此后一场以“人体艺术与人性意识教育”的现场教学研讨会上,身为中国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的莫小新主持了这节实践课,而对所有在场者而言,莫教授当天“裸体版”的言传身教让人惊愕和敬佩。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一间画室里,挤满了三十多人,画室外,还围着很多看稀奇的大学生。在讲述人的身体特征时,莫教授告诉大家,“我的情绪可以反映在自己的身体上,只要一上火一着急,大腿就会起疙瘩。”众目睽睽下,莫教授接着做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举动。“当时莫教授情绪看上去很激动,完全一副忘我的境界,说着说着就解开了衣带,赤露着身体站在讲台中央的位置。”一位同学在回忆那惊人一刻时,仍有点尴尬,他用“今生难忘”来描述当时一幕。据介绍,莫教授光着身子面对着学生授课时,神情镇定地讲解说,“我自己56岁的身体形状如此,可以反映我那个时代的特点,强调劳动和自然美。”莫教授还幽默地表示,他的“虎背熊腰”也是因为自己有十几年的劳动经历而在身体上烙下的“历史印迹”。
莫教授“裸体教学”的过程前后持续近一个小时,面对老师“惊世骇俗”的表现,大多同学表情显得十分惊讶和不自然,有的同学低着头侧耳倾听,有的目光呆滞地仰视,有的同学则尴尬地埋头“专注”着地面……
对话:“裸课”是“阳光教育”
莫小新的家中,楼上楼下挂满他的裸体自画像和艺术创作品,这在记者看来,有惊叹也有难以表达的理解。昨天,记者与他展开一番对话。
记者:您的家中和画室为什么有很多自己裸体的写实油画?
莫小新:作为一个艺术教学者,如果自己对自己的人体都是麻木的,那么就无法再去教学生,这些油画内涵体现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心情和对社会的一种态度,而自己在传授学生艺术技艺时,也更加有的放矢。
记者:在大部分人眼中,人体艺术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裸露是很难接受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莫小新:其实作为艺术教学者,我一直想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脱去衣服,除去一切外在的修饰,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的,比如说时代的审美观点,人的劳动观。所以,当你有这样的认识时,就不会对人体有什么阴暗的想法。
记者:您认为您进行“全裸授课”现实意义在哪里?
莫小新: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在决定之前也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我认为这种“阳光教育”,能够避免人因为暗地了解性知识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要让学生克服在人体艺术创作和研究方面的心理障碍和羞耻心。
记者:当时学生是什么反应和举动?
莫小新:没有举动,真的!他们都惊呆了。
争议:有勇气但很“出格”
事实上,莫小新这次“裸体教学”的行为不仅冲破人性禁区的教育方式,也在颠覆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这几天,社会上以及网络对莫小新“裸体教学”行为争议声不断,有表示认同和接受的,也有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严肃性提出质疑的。从事艺术摄影多年的资深摄影师李建军表示,对于莫教授的“裸体教学”行为,他“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挑战的意义和对艺术研究的‘献身’精神”。为此,记者连线采访了远在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史论家陈醉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因出版《裸体艺术论》而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裸体艺术的第一人”。陈醉表示,成功申请“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更是说明国家对这个领域的重视,至于在常州成立全国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他认为一方面常州是刘海粟的故乡,刘海粟是中国人体艺术的先驱者,另一方面常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艺术氛围已经达到了这个研究所存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莫小新教授和他的同事这样一群对人体艺术抱有满腔热情和执着的教师。但对于莫小新裸体上课这件事,陈醉的态度很明确:从精神上尊重他,但肯定不支持,不鼓励。他觉得作为教育者来说,主要还是应该是对学生灌输一种思想,教会一种具体的技巧。
文化部:赤裸教学不可取
中国百年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历史资料,需要全面的收集、整理、甄别、鉴定,其史实需要建构。可是,当莫小新“裸体教学”的“奇思妙想”被赤裸裸搬到教学中时,文化部有关机构的官员给出了不赞同的态度。
昨天,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田军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申报的各类研究课题里,经过专家组评审论证并立项的有关“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研究”的课题,目前还是国内第一个。就莫小新“裸体教学”一事,这位官员认为,国家级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不一样,有些东西只是用来探讨和研究的,在研究层面上是没有任何禁区的,但直接将此用于教学过程中显然不妥当。他认为,目前该课题还处于研究阶段,对产生的是积极的效果还是消极的影响还不知道。因此,这样夸张的做法不宜采用和推广。
媒体空前关注引起千万网友热议
27日,本报报道的“裸教事件”引起了国内许多媒体的空前关注,尤其是激起了以国内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浓厚兴趣。
昨天,搜狐网等几十家网络媒体争相转载了本报报道,很多网站文章后评论跟帖数以千计。许多网站为此还专门进行采访甚至开辟专门的“PK台”,让网友在线评述,发表观点,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股强劲的争议热潮。
江苏技师院校办狄阳群副主任表示,本报报道见报后办公室电话几被打爆,基本都是全国各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记者的咨询和采访电话。其中有凤凰卫视、广东卫视等电视台以及重庆商报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因为网络的热炒,我们现在都一一婉言谢绝了采访。”
教授表态不再重复“裸教”方式
尽管莫小新这次“裸体教学”的方式有悖于常理,但他认为,直面人性才是人的本能,本性使然。对于他个人,莫小新自称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用肢体语言进行授课和讲解的“裸体教学第一人”,但也有人说,他是“激进”的艺术狂人。
“我能感受到新时代的年轻学子对于人体的关注与需求,已远非上个世纪可比。”莫小新认为,现在很多所谓的人体艺术都被太多的公众舆论和负面道德准则束缚,但是真正的人体文化,应该是将人体上所承载的负面意义剥离出来,单纯地研究“人体”这一个体的人性内涵。从了解人体开始,慢慢地了解人性、释放人性。
而且,实际上研究人体文化时的裸体和大家想象的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看到“人体艺术”,立即就会联想到“性”,可是在进行艺术活动时出现的那种兴奋跟性兴奋根本是两码事,那是艺术兴奋。何况,在阳光下,在大庭广众下裸露身体时,人的情境意识是趋前的,而性意识是趋后的。因此人们无论对他评价如何,他觉得,“这种特殊课程毕竟是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的,也没有哪个学生出去到处说。”
昨天,记者还采访了莫小新的妻子陈璐老师,她也是该校一名教师,同时也是莫教授在艺术研究方面的得力助手。她表示,莫教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在中国,直到现在才正式出现人体文化研究所,如这样新兴的、前所未有的研究,即使是有争议也是正常的。对于网络上流传的“炒作说”,陈老师表示,从事这样的研究,并将会引发争议的教学方式通过媒体放到大众眼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纠正现在商业社会“裸体艺术”迎合某些低层次观赏水平而低俗化的倾向。
针对全国各地网民的关注和质疑,社会舆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压力,这不得不让莫小新以冷静的心态看待人们的质疑声。昨天,他暂时婉拒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采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以后不会轻易低层次地重复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已经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
“人体文化研究所”肩负重任
莫小新1986年来到常州从事艺术方面教学,一直倾心于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学术研究,出版专著《审视赤裸》以及在国家美术专业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试图探索人与家、男人与女人、人与社会等多重关系中的人性表现。2003年,莫小新开始着手筹备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在陈醉教授的支持下,与国内多家知名专业美术院校的共14位著名专家联合申请国家级研究课题。去年9月30日,莫小新等如愿拿到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年度课题——人体艺术与人性文化第一阶段(史鉴思辨、文化导向、市场机制引入等综合)研究”项目国家级年度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书,并主要负责承担了以此为研究方向的子课题。
“我们这个研究所跟专业美术院校开设的人体艺术课不一样的是,我们所研究的人体文化,则是把人体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来研究,不是将人性、欲望等和人体混合起来看,而是剥离出来进行深度探究,它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呼唤和谐社会,呼唤人性和精神本能的和谐。”莫教授告诉记者,这个研究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譬如体育、艺术、舞蹈等等,还涉及到人的性别教育、犯罪现象和性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从人体艺术开始,到人体文化,最后到人性文化,所以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人体人性的研究上。而且从国外文化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文化都缺乏一种主导性的教育,而整个文化都缺少一种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协调的文化导向。我们所做的,从文化层面上就是要传承中国文化,同时接纳西方文化。”莫小新这样说道。
校方:不提倡也不支持“裸教”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们并没有因为莫小新的举动而感觉有任何异常。个别学生还认为“莫教授的这种教学方式挺好的”,曾经参加过“裸体教学”课的同学小朱告诉记者,莫教授的教学方式是对以往一贯模式的突破。
不过,记者也听到不少质疑声。一些非艺术类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大多投了“反对票”。一位学生表示,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比较高尚的,这样做显然不能为人师表。而一位高校老师则表示,莫教授勇气可嘉,但方式显然“过激”。
在校方看来,没有想到莫小新老师的惊人之举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起全国的关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主管教学的施步洲副院长告诉记者,“学校从不主张教师采用这种比较过激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学生!”施院长说,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一向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尤其是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学校是不干涉教师探索性的教学方式的。但是,同样是出于教学效果的考虑,学校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不得不重新认真审视莫教授令人咋舌的“裸教”方式,以防止出现不良的后果。
昨天下午,该院党委副书记朱爱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莫老师在人体文化研究所揭牌后的“裸体教学”行为十分敏感,毕竟在绝大部分国人看来,有违传统师道尊严。因此,作为校方,态度绝对明确,不提倡,不支持。朱书记认为,艺术教学过程中需要人体,但是并不提倡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充当模特儿。校方同时认为,老师亲自作为模特进行教学,值得商榷。施院长坦言,他认为莫教授现在采取的这种极具争议性的“裸体教学”方式,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今后,学校也将以教学效果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朱书记觉得,莫老师这样的现场教学研究活动是有固定的教学对象的,仅仅是对美术类学生开放,而这种人体教学研究是在相对封闭的教学场所和特定的绘画环境中,且仅仅只有一次研究活动,并不是日常的人体教学活动。所以,校方恳请大众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莫老师的教学研究。
全裸授课“授”出了什么?□刘海明
9月14日,国内首家“人体文化艺术研究所”在常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揭牌成立。在最近一次“人体艺术与人性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研讨会上,该校副教授莫小新当众脱光衣服,裸体向几十名学生及老师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扬子晚报》9月27日)
全裸授课,尽管地点是在艺术专业的画室,还是让人诧异。对于艺术,我是门外汉;对于教学,充其量还算个菜鸟。不管从哪个角度说,评说“全裸授课”风波,都显得人微言轻。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的“看客”,或者说学生,却很难接受莫小新先生的授课方式。惟一陶醉不已的,除了“全裸授课”者自己外,无论是用眼睛“听”课的人,还是外边的专家,包括文化部的官员,大都和笔者有同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的态度颇有代表性:从精神上尊重他(莫小新),但肯定不支持,不鼓励。
社会对全裸授课有争议,争议大多局限在是与非的论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在想,全裸授课,到底“授”出了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全裸授课?莫小新的说法是,为的是自己在传授学生艺术技艺时,更加有的放矢。他解释说,“作为一个艺术教学者,如果自己对自己的人体都是麻木的,那么就无法再去教学生。”可见,在全裸授课者自己看来,这种教学办法,为的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机和效果必须统一,这是个常识。全裸授课的效果,可否达到莫小新副教授预定的目标,不能单听他一个人自我陶醉式的评价。惊愕、不自然、有的眼睛盯着地面,记者的这些描述如果属实,我敢说,“全裸授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讲台上讲过课的人都清楚,一堂课的效果好与坏,学生关注的程度,以及赢得的掌声,是惟一的衡量标准。也许,莫副教授希望一脱成名,赢得喝彩。事实没能给他面子,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遗憾。
全裸授课遇到尴尬,说明的问题是,全裸授课“授出”的是类似行为艺术式的轰动效应,却没能达到传授知识和育人的最终目的。文化部的官员认为,国家级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不一样,有些东西只是用来探讨和研究的,在研究层面上是没有任何禁区的,但直接将此用于教学过程中显然不妥当。换句话说,在实施全裸授课之前,莫小新没能界定自己的身份,以“行为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事实上,即便是上行为艺术课,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没必要自己身体力行的。即便授课确实需要,完全可以请别人来当“授课道具”。素描需要的人体模特,可曾见过授课老师自己脱衣让学生画的吗?
全裸授课,“授”出了时下一个教师的自以为是,和不恰当的标新立异。全裸授课,扰乱了学生的情绪,降低了艺术教育的品位,炮制出了荒唐和闹剧。也许,莫小新会说,艺术大师刘海粟也曾全裸授课过。我的观点是,大师也有败笔,大师也有不是。假如刘海粟当年的脱衣上课可以推行,为什么迄今为止很少有模仿者?
艺术专业的全裸授课,是条死胡同。所谓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们,就别再自我表演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