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材料处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04/9/12 6:58:1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107
(1)简洁叙述,所用材料要完全为某个论点或分论点服务,一句都不要多用。
(2)顺序恰当,先古后今,先中后外。
举例“前波未平波又生,芳林新芽催旧枝”。自然界在不断的新旧更替中生机盎然,我们应该主动投入到不断开拓创新中。古今中外,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起,个人事业的成功都源于开拓创造精神。秦国的商鞅排众议推行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势力雄厚的国家;伟大的探索者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纠正了人们错误的认识;孙中山批判保皇派,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希望;鲁迅等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打开现代中国文学的牢笼。他们以不断的发明、创造而被载入史册。因为创新,他们的名字是响亮的,因为创新,他们的身影是高大的,因为创新,他们的声音一直环绕耳畔。
(3)学会分析,也就是把所用材料与某个论点或分论点黏和在一起。在这里,老师要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
①假设法。所谓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
②条件法。举例:
材料:《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就立下自己的志向,要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后来,虽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分析1:(条件分析)一个人只有真正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致死不渝,徐霞客就是从立了志,才取得如此的成就。
分析2:(假设分析)我真佩服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四年如一日,多么需要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日子里,当他屡屡遭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多次落荒之时偃旗息鼓,哪会有《徐霞客游记》这部具著的问世?
③因果法。举例:
材料:《谈善思》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少年时代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盲从书本上的见解。他曾说:“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到的东西”。
分析: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的观念面前敢于破除迷信和盲从,所以他才能在科学的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的饿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④对比法,有相反联想,就有对比分析。
举例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⑤意义法,《论“带刺”的玫瑰》第四段。
⑥危害法,《论“带刺”的玫瑰》第四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工作积极肯干。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可以称之为玫瑰,可是它还经常向领导提意见,可谓带刺的玫瑰。有的领导能够正确对待,接受他的意见,改进了工作,取得了进步,而有的呢?则不能正确对待认为这样的玫瑰不是好玫瑰,结果呢?轻的不接受你的意见,重的说不定会打击报复,挫伤这样的玫瑰的积极性,给工作带来损失。看来,玫瑰的刺还是很重要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