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俗文化浅谈——鸟文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28 8:38: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912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鸟的崇拜、占卜和禁忌等文化遗存。这些光怪陆离、饶有趣味的鸟文化和其它民俗事象一样,是活的社会“化石”。鸟文化不仅与原始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观念相一致,同时也与当时人们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所谓鸟崇拜,就是崇乌、敬鸟、化鸟为神。关于鸟崇拜,一般可分为图腾崇拜、神话(迷信)崇拜。 
  一、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是原始宗教在经历了自然崇拜过程后出现的对某种动、植物的崇拜。图腾崇物大都被崇拜者认为与自己的部落或氏族有血缘关系,人们曾经并将继续得到它的庇护。 
  《左传•昭十七年》记载了关于少吴建立鸟王国的美丽传说:“少吴氏以鸟名官。”“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聘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天淫者也。”百鸟之王少昊,名挚,而挚同鸷,大约是一只鸷鸟。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把上述传说归化为历史,固然不足为信,但作为反映少吴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对鸟的图腾崇拜较为典型的史例,还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司马迁记载说,殷契的母亲名简狄, “有狨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主契。”今天自然不会有人相信吞下鸟蛋能生出孩子。但从这段动人而又玄妙的故事中不准得出这样的推断,当时的“商”可能是一个以玄鸟(燕子)为图腾的部落发展而来的。我国传统民俗中总把燕子看做神鸟,从“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可以看出,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连王谢那些不屑与庶族士入连床共坐的世家大族,仍以极其偏爱的心情欢迎燕子在自己的高梁华堂筑巢栖息,并以此为荣。直到今天,我国北方地区还把燕子视为吉祥物,“燕儿来翔,富丽堂皇,梁落燕巢,步步登高”的民谣即是佐证。 
  关于鸟图腾崇拜,还可以举出许多例证,在唐代,人们认为,“孔雀因雷声而孕”,十孕其九为鸟而一为人。由孔雀卵孵化出入之说,无疑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孔雀的图腾崇拜观念。我国云南有的少数民族至今还认为自己是孔雀的后代。青年女子出嫁后穿孔雀衣,一生事事如意。很显然这种观念和习俗即是孔雀图腾崇拜的遗迹。 
  二、神话(迷信)崇拜 
  严格地说,对鸟的神话崇拜与迷信崇拜是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间又有许多密切联系,放我们放到一起来讨论。 
  对鸟的神话崇拜,最为常见的莫过于对鹏鸟和凤凰的神话崇拜了。庄子是鹏鸟形象的最典型的创造者。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搏扶摇儿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世人们对鹏鸟的神话崇拜盖出于此:鹏鸟作为力量和远大前途的象征也由此流传于世了。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雄为凤,雌为凰,是人们普遍崇拜的象征祥瑞的神鸟。天老日:“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是则天下安宁。”凤凰的华贵及其焕发的祥瑞之气使得龙的传人们争相附凤。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几乎都与凤凰结下不解之缘。如帝王之车为凤辇,宫内楼阁为凤楼、凤阁,帝王之伞为凤盖,帝王用纸为凤纸,皇后之礼冠为凤冠,皇后的文书为凤诏等等。凤凰差不多成了宫庭禁苑的保护神了。另外,历史上人们还将俊杰之土谓之凤雏,如东汉末的庞统、晋代的陆云、王邵等,当时皆有“凤雏”之称。 
  传说中的神鸟、除鹏、凤凰、尚有精卫。《山海经•北山经》中说:炎帝少女,名女娃,虽游于东海而溺死,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以填东海。 《博物志》又云: “有鸟如乌,文首白晓,赤足,曰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关于精卫鸟的传说,还见于《淮南子》和《太平御览》等。这些不同的神话传说,共同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征服自然的女神形象。 
  王嘉《拾遗记》中,记述了关于重明鸟的故事:“尧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鸡如凤,时解落毛羽,肉鬲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末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及至魏晋以后,民间仍在每年除夕春书于门首贴挂重明鸟图画,以期镇妖祛邪,柞降安祥。又因“舜二瞳子,是谓重明小、”人们又把虞舜与重明鸟联系起来,。以为重明鸟是明君虞舜死后不忍遗弃百姓,化身为重明鸟,以护佑人民。 
  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是对家禽之王雄鸡的崇拜。雄鸡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雄鸡以其报时本能,赢得了人类的祟爱。人们给雄鸡赋予了超乎寻常的神奇力量。《聊斋志异》中的女鬼狐精乘黑夜出来作祟,但只要听到雄鸡的啼鸣,则无不色变战栗而逃遁。在民间习俗中,还赋予雄鸡以招魂弓1魂的本领。许多地区在给久病不愈的孩童“招魂”时,那些神汉或巫婆总是怀抱一只雄鸡,并将其打得呱呱叫,借用雄鸡的声音把孩子“丢失”的灵魂招回来。还有的地方,每遇有客死他乡,在搬运灵柩时,总在灵柩上面绑缚一只雄鸡。据说这样死者的灵魂就不会迷道而忘返。当然,这些现象已经属于迷信崇拜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