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粤鲁一小步,全国一大步

作者:徐光木  时间:2006/12/30 7:27: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0

  近日,教育部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出台,广东、山东两省作为新课改的试点省份,明年高考有重大变化,首次将美术、音乐列为专业选考科目之一。广大市民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此反响强烈,毁誉参半。(《长江商报》 9月22日)
  高考该不该改革,该怎么改历来就存在着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高考当以稳定为前提,应慎谈改革,甚至还有人质问“高考频频变脸几时休?”;二是应将现行高考制度推倒重来,变国家统一考试为高校自主选拔;三是在目前高考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渐进式改革。
  显而易见,教育部在三条可选项中选择了第三者。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的应然选项。因为现行高考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产物,是我国长期以来大学教育精英化的必然结果,“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虽然不能保证从更大程度上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考作为我国的一项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其历史贡献和现有作用不可抹灭。但同时,由于其在应试教育方面所起到的导向作用颇受非议,又使高考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之上的,实行美国式高考并非不好,问题是中国没有美国的社会人文基础和相对发达的高等教育。再加上我国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较大,现行的高中教学体例也不尽一致,有课改的,有没课改的,有全国统考的,也有省市自主命题的,我国高考制度的这种现状就决定了我们在改革高考制度的时候必须实行分省试点,分步实施的渐进式改革,从而一步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所谓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教育应以提高个人能力、素质与修养为目的,而不是学习围着考试转。素质也不单指考试成绩,而包括体美德艺劳等各方面的表现,作为基础教育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的高考自然应该将这些方面也列入考核范畴,把美术、音乐等“副课”摆到与物理、化学、历史等“正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从高考改革的这种必然趋势来看,教育部出台的新课标高考大纲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
  但这还不是高考改革的全部内容。按照这一思路,全国各省市都必将紧随广东、山东之后,加入到新课标高考大纲的行列。并且,将美术、音乐列入选考科目还只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先头部队,可以预见的是,包括体育、德育等在内的其它科目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被纳入到高考选考科目中来,形成以对语数外三科考核为主,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考核为补充的高考选拔制度,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选拔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