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超男”徐江舌战群儒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2 22:51: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65
本次“徐江语文批判会”由华师文学院《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办,近千名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界人士参加,十余位教师代表上台与徐江展开论战。
昨日上午,徐江作了《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的学术报告,下午示范课上,为华师一附中学生讲授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文章《米洛斯的维纳斯》。下课后,多数学生表示,徐江老师鼓励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怀疑和批判,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课“还行”,比较有新意。
上台作“批判”发言的教师代表则普遍认为,作为即将退休的大学老师,徐江关心中学语文教育,谈到的一些问题也客观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认为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有问题。他的许多观点是片面的。至于示范课,多数老师表示不切合中学实际,有人则直接评价为“失败”。
开幕式上,华中师大副校长、语言学家李向农教授对这种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持肯定的态度。他同时提醒,批判的本意是区分、辨别和判断,本次“批判会”选择这个话题进行沟通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论辩双方应注意用理性的态度平等交流,诚恳地进行思想碰撞。
示范课:学生老师评价不一
“看来徐老先生也是眼高手低。”徐江的示范课《米洛斯的维纳斯》还没讲完,一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表达看法。徐江几次走下讲台与前排老师交流,说明授课理念。
江夏区桥头中学张开生老师说,从徐先生一上课就自己朗读课文及让学生查字典理解生字词并造句等环节来看,他并没跳出一般中学教学的框架,“其实小学高年级老师就开始这样做了”。
武汉市四十九中学朱一军老师不赞同徐江的讲课法,他认为完全跳出课程标准、单元要求等具体目标,按照老师自己的理论方式解读文本,这样的课听完还是有很多疑惑。
广东深圳的一位吴老师发言说,这节课没突出重难点,说教味太浓,一些知识点也没落实。另外,他认为不能一味对文章持批判态度,对课文中的佳句也要引导学生鉴赏。对于徐江布置给学生的“关于丧失的想象”、“以部分统摄全体”、“尽信书,不如无书”等作文题,他觉得中学生写作文与大学生写论文不是一回事,而且以中学生的见识,这些题目是绝难写出佳作来的。
徐江先生反对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小组讨论,他认为没经过思考的讨论没有意义。对此,宜昌一位教研员反驳说,完全不经大脑的讨论肯定不好,但小组讨论这个形式是有价值的,讨论是一个交流沟通、互相启发的过程,要看老师如何引导。
与老师们不同,多数接受采访的学生则说,徐老师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思想,可以不赞同作者的观点,这种讲课方法以前很少接触,还比较喜欢。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初中的陈树良老师算是徐江先生知音之一。他说,确实有一些老师平时讲课不愿意自主发挥,照搬现成的教案,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不认可创新的教学方法,“有风险,怕考试考不好”。
学术报告:围绕“理论”争不休
徐江先生认为,不仅目前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存在理论上的缺陷,语文老师也普遍存在理论素养不足的问题,最后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他以论述文和记叙文的解读为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释。对此,多数语文老师表示不能同意。
洪山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吴平安发言称,徐江的理性教学不适用于诗歌和后现代作品,以作文为例,他认为过于强调理性可能会让学生丧失写作的灵气,现在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空壳作文”,没材料可用,因此学生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学生要写好文章还必须有良好的“诗外工夫”。
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的马玉杰教授,从事了25年的中学教学教研工作,她认为,徐江先生光靠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解读就判断中学教师素质不合格是偏颇的,语文教学受到教材、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以及家庭、学生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徐江的教学方式也只是众多教学方式的一种。
湖北黄石三中青年教师陈剑锋则说,徐江先生的“理论”自相矛盾,比如他说“3个例子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人这个集合概念”,但是他又凭3个网上老师的教案认定大部分老师理论素养缺失。“他以偏概全,没有做基层调查。”
家长意见:不能一味否定语文老师
此次“批判会”也引来了一些中学生家长的目光,杨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女儿在洪山高中读文科,看了晨报报道后,她抽空赶过来听报告。
“虽然语文教学领域的知识我不太懂,但是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我想对学生都是有利的,我很感谢双方都是抱着对学生的责任和爱心在交流。”杨琼说,其实很多中学老师很辛苦,生存环境不是很好,压力很大,因此她很能理解老师的处境。
杨琼说,女儿曾获过楚才杯作文一等奖,这里面就有老师的功劳。一味地否定语文老师,简单地说这个群体都不行,那显然是以偏概全。
主持人:多次充当“和事老”
下午进入讨论阶段后,一线语文老师轮番上台“批判”徐江。个别老师发言时,由于情绪激动,言辞不免过激一些。主持人、《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先生不得不多次充当“和事老”,调节会场气氛。
一位来自安徽的老师走上讲台,开口就说徐江的示范课“让人生气,令人失望”,说他是“不怕出丑”,这时,主持人怕双方擦枪走火,赶忙叫停,想给双方作“安抚”工作。而实际上,这位老师是欲扬先抑,他接下来说的是,徐江老师的语文课讲得怎么样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位“语文超男”的出现给中学语文界带来了“鲇鱼效应”,可谓功德无量!
原来他是徐江的一个“粉丝”。众人听到这里,才会过神来,随即哄堂大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