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可风光走穴,有偿家教怎成教育腐败?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8 18:08:0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88
  中国是一个有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传统的国度,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事儿在平头百姓那里被厉行禁止,而到了一些名家大腕那儿却成了风雅之事。比如,名师走穴如今是越来越风光,而我等小教书匠想利用休息时间做家教收点儿费,却被视为教育腐败。 
  其实“家教”本不为过,但一旦与这“钱”字沾上边,成为“有偿”,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电工下班后帮你修个灯、接个线收你点小费,没人批评他是在“有偿修理”;司机半途上载点货、拉个“黄鱼”,挣点额外收入,也没人谴责他是在“有偿运载”;甚至某位官员利用权力之便帮你打个电话、递张条子解决了你的一个难题后收你点烟酒,你非但不会指责他在搞“有偿服务”,反会感激涕零……可为什么教师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帮助一些孩子提高成绩收取点费用,就成为师德败坏、教育腐败的典型案例?
  依愚见原因有二:其一,教师这一形象从古到今似乎就是道德的化身,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是“成灰泪始干”的蜡炬。一旦创收有术,乃至与家长讨价还价如钟点工一般对服务对象计时收费,怎不令人大跌眼镜?其二,的确有个别教师业内草草应付,业余精神抖擞;课上时时留一手,课余方显出英雄本色,操着“温饱靠学校,小康靠个人”的信念生活。他们甚至对所辅导的学生漫天要价,成了不折不扣的靠“生”吃“生”的“商儒”(而非儒商)。
  不管怎么说,今天视“有偿家教”为“行业腐败”的学校乃已不在少数,就连首倡“有偿家教开禁”的南京市在一边倒的舆论面前似乎也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不禁羡慕起我的另一帮子同样是在玩“第二职业”只不过玩“大”了同人来。
  这便是教育界的那些“名师”们。他们大都已无须再靠小打小闹式的“有偿家教”来挣几个外快,因为有更多的挣钱机会在等着他们。报告、讲座、出书、社会兼职……其所获我无从查考,但从一位先生一场报告后即被请进数千美金一夜的总统套间中便可窥见一斑。这些名流当中不少人一年中有半年“在路上”,一年要几度出国考察,一年要出几本大部头的书……他们俨然成了教师中的“贵族”,成了教育界的头面人物,成了一些学校借以招揽生源的招牌。
  笔者并非嫉妒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觉得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舆论不应当以不同的标准去衡量教师队伍中发生的同样性质的事情。普通教师搞些“有偿家教”便与“师德”挂上钩,成为教育腐败的典型;“名师”们抛下工作成天“走穴”,赚得钵满盆盈,却是风光无限名声震天。而这之间究竟有多少本质区别?是否因为“穷”就只能恪尽职守“独善其身”,因为“达”就可以无所顾忌去“兼职天下”?因为是普通教师就厉行禁止“格杀勿论”,是大腕名流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送秋波,这种双重标准实在让我等教书匠不平。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45 于04-20 09:11发表评论: 第4楼
  • 对,俺哥哥也是老师,太有名了,找他补课的人太多了,熟人介绍的,推都推不掉,因为你整天在干啥人家一目了然。每次我们家聚会时吃得热火朝天,他却因为有学生要来补课,守在家里。有一段时间他
  • 语文教师 于01-15 10:48发表评论: 第3楼
  • 现在中国教育的痼疾不在于教师是否进行了有偿家教,而在与教育改革根本不敢去触及利益既得者的利益,例如重点学校的利益等,批判教师进行家教,根本就是转移视线,可以这样讲,没有对那些利益进行调整
  • 憨子 于01-12 16:15发表评论: 第2楼
  • 的确是导出了家教老师的心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牺牲了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补课,收取报酬。有何罪之有? 社会舆论要口诛笔伐呢? 一个愿挨,一个愿打,两厢情愿,又不是老师逼迫。老师辛苦辛苦
  • 阿祥 于01-11 15:38发表评论: 第1楼
  • 精彩,切中时弊,讲出吾辈心声,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