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是否要废除?——人大代表关于高考制度的议政录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6 22:01: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45
  本报深圳讯据《深圳商报》报道,经过5年的思考、3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
  范谊将高考定义为“高分辨率、选拔性的考试”。因为高考追求高分,高考中的难题、怪题就不可避免。由于它构成了高校招生的基本途径,以致高考之前12年的基础教育几乎都围绕着高考进行。
  作为一位来自教育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建议中对高考弊端作了深刻的总结。范谊认为,人们关注教育的目光应从根本上去思考教育的根本属性和目标,教育的定位应该从“选拔人”回归到“培养人”上来,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他表示:“上大学的机会和公平性问题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的问题。”
  范谊在今年的报告中郑重建议废止高考制度。主要措施包括:还高校自主招生权力,增加学生自主择校的机会,结合学生的学业记录、社会服务和技艺特长,用日渐完善的高中毕业会考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学术潜力考试取代高考。
  为替代高考,范谊建议中提及了一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学业因素占50%,含高中毕业会考和学术潜力考试成绩;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学校社团活动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
  现在废除高考的条件尚不具备   ■李坚
  经过五年的思考、三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他提出的基本思路是:一要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话,人都有个体差异,不能仅以分数来决定优劣;二要在学生评价标准上,改“一考定乾坤”为“综合考察学生表现和潜力”,引导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开辟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见3月5日《新京报》)
  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各级考试选拔制度,已成为人们最不满意的制度之一。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各种腐败现象,正在剥夺着从选一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到读博士的学子们及其家长的机会和他们对公平的信心,而通过考试方式选择就读学校,也几乎成了为数不多的与腐败现象无关的事情。因此,尽管有人对目前国内的以考试为录取标准的制度弊端已有深刻认识,但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如果废除高考,高校录取不以考试成绩为惟一依据,由于没有一个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录取标准,就无法让人们信服,如果轻易加以实施,还难免要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
  其实,在相关制度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在目前国内普遍缺乏信用的状态下,贸然取消以考试为惟一标准的招生制度,对许多寒窗苦读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灾难,这不仅会使旧的不公平难以完全消失,而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笔者不否认废除高考,可对目前日趋僵化的仅凭考试录取大学生的方式产生的偏颇是一种必要的纠偏及补偿,但这种方式若不严密,便会成为一种可以令少数人“设租”、“寻租”的机会,从而产生更大的不公平。而现行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的录取方式尽管不完美,但相对来说却仍旧是最公平、最平等的一种选拔方式。
  总而言之,废除高考,只能是在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会实现。而在没有想出比考试更公平的竞争方式前,就不能放弃用考试作惟一标准;在没有办法改变某些社会现状之前,更不能放弃考试的选拔作用,否则会有很大的负面效应,乃至后患无穷。
  慎言废除高考   ■钱夙伟 
  经过五年的思考、三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我们要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话!”他在今天接受采访时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3月5日浙江在线)
  目前的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也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是,如范谊代表所言,“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它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扼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冲动;它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一个曾经最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今天必须重新学会创造。”这显然言过其实,否则,何以解释改革开放长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没有知识和人才的支撑,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范谊代表也承认,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高考为国家集中选拔、培养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他同时质疑,时至今日,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还剩下多少?我以为,在法制尚不健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诚信体系,人们的道德水平相对还较低的情况下,高考在今天仍然是确保人才公平选拔的惟一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手段。
  实际上,目前也没有谁能提出一个可以替代高考的制度,既能不拘一格选人才,确保人才价值的最大发挥,又能确保公平。而这两者之间,公平又无疑是第一位的,在一个丧失了公平的社会里,人们不可能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热情,即使有创造的天赋也会因压抑而难以激发。因此,如果不首先做到公平,任何人才的选拔办法都没有实质意义。
  而范谊代表虽然提出了一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但在十分关键的公平环节上,却恰恰不具可操作性,譬如在他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学业因素占50%,含高中毕业会考和学术潜力考试成绩;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学校社团活动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社会评价20%,含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然而,无法回避的要害是,无论是“学业因素”还是“非学业因素”,如果破除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怎样保证考试和考评的公正?怎样防止权势和金钱在其中的作用?显然,恐怕范谊代表自己也无法回答。
  改革应试教育,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确实首当其冲。但是,这种改革不可能是大破大立的废除和替代,而只能是逐步渐进的完善与创新。因为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公平的原则,在目前的诚信体系和道德水平下,在公平机制还有赖于分数的强制作用时,废除高考显然为时尚早,因此,还是慎言谨行为好,否则,除了对高考走向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外,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并无裨益。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yh 于08-16 16:20发表评论: 第3楼
  • 应该废除,不应该只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应该综合多方面。
  • vvv 于06-18 15:42发表评论: 第2楼
  • 高考虽然不能完全依照分数,但是,除了分数又能以什么来衡量学生的能力?现在,什么事情不存在徇私舞弊?真的废除高考制度,那么,大学的大门永远只属于官宦子弟以及有钱的子女,穷人的孩子该怎
  • sls 于05-10 16:37发表评论: 第1楼
  • 废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