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分配“奶油蛋糕”点中了初中“择校热”的死穴
作者:不详 时间:2007/3/7 13:17:20 来源:新华网转载 人气:359
四川省教育厅这一措施,无疑点中了当前初中“择校热”的死穴:选择相对好的初中,是因为这些学校能够拿到重点高中的“入场券”,现在把这些“入场券”均衡分给所有初中,择校自然就失去了市场。
初中择校之所以持续高温,原因很简单:进好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几率要高得多,而一旦进入重点高中,犹如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因此,进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成为知名初中学校“市场号召力”的主要源泉。这里有一个典型例子:成都市一所先前条件较差、社会评价较低的初中学校,由于某种原因获得重点高中的一些直升名额,在师资条件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居然成为众多学生家长追捧的焦点,一跃成为当地著名的初中学校。由此可见重点高中招生指标的巨大“威力”。
初中择校热的弊端显而易见。一年一度的“中考大战”是其后果之一,当前中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不亚于高考,有人甚至将一年一度的中考比作高考的预演。其次,学生和家长在追逐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资金、生源和社会声誉加剧了向重点学校聚集的进程,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马太效应”于是成为教育发展失衡的注脚。
把重点高中的“入场券”均衡分配给所有学校,不是打压历史基础较好的学校,更不是“削峰添谷”。这是政府部门发挥宏观控制和政策引导作用的表现。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基础较好的初中学校具备了先发优势,在生源竞争中明显处于上风,如果不加以政策性引导,教育“马太效应”的显现将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同时,初中升学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学校和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实施素质教育。否则,“轰轰烈烈地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的局面还将持续。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