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关注学生这个“人”——浅谈语文协作教学法

作者:南河镇中心学校本部 谢徳海|  时间:2004/10/11 11:58:04  来源:原创  人气:449

  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更完善`更科学。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科学地认识学生这个“人”:他不单单是学生,更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一个发展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真正地关注学生这个“人”。谷城县语文教研陈建斌老师所提倡的语文协作教学法,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这个“人”。现笔者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协作教学法”在关注学生这个“人”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关注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人,并且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学生不能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对知识的主动攫取者。这样,学生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的经历,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所获也会各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协作教学法在关注学生的个性方面做得很好。
  “协作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课前说话,学生说活内容不尽相同,既展示了学生 的个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二步骤是读书见疑,即让学生自主读书,通过文章与写作者充分交流,从中获得信息,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的层次不同,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
  如《行道树》的教学,课前说话以“树”为话题,有的学生背诗,有的描述所见到的树,有的用自然课上所学说树的作用。读书见疑,有的同学能理解很多,也能提出疑问。有的理解少,但也能提出疑问。并且有些疑问非常有见地。这样,他们会为自己的理解自豪,也会尽力去追求疑问的答案,他们的理解和疑问包括:词义(在具体语境中)句意,人称、修辞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的。
  二   关注学生的社会性。
  学生是人,就不可能脱离生活,更少不了与他人的交往。语文协作教学法特别注意学生的交往与交流。“协作教学”的第三步、第四步即协作交流与互动解疑就关学生的社会性。协作交流就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书所得(理解的,不理解的),包括知识和思想两个方面,知识方面可以是理解了词或句子,对文段或整篇文章的理解或是对修辞的掌握理解,思想方面可以是对作者的一、写作意图的把握,自己的感悟、感触、体会。互动解疑就是师生一起探讨疑难问题,学生共同参与,陈说理由,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道树》教学时,让学生协作交流,他们会向同学陈说自己的理解,谋求疑问的答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互动解疑来处理,此时是全班同学参与,教师也参与只是给予点拔,理解解释还得靠同学们自己,如同学们的一个问题,本文的写作意图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是行道树的自白,那么写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呢?同学们会尽力读书,说出理解,并找出依据来说服人。
  三   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因此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采用拓展迁移的方法,鼓励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发展。
  语文协作教学法的第五个步骤积累迁移,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对《行道树》一文理解完后,就本课所学展开积累迁移,积累的是本课中的好的句子,迁移可以是对比的写法及作用,让学生写一个用了对比的片断。也可以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文章。
  语文协作教学法特别适合现代文的教学,一、课前说话,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二、读书见疑,发挥学生的处方性。三、协作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四、互动解疑,解决疑难,探究问题。五、积累迁移,巩固所学,拓展视野。这五个步骤,着眼于学生,不仅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社会性,更关注到了学生的发展。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一管之见,定有不周之处,恭请业内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