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季节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9 15:22: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0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一) 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在民间传统习俗中,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早已与之疏远。你看,家家门口都是空荡荡的,没有人在端午节挂艾和菖蒲了。人们已经忘却了它们的含义与作用,甚至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艾和菖蒲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转一圈。但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加上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正与元宵节感情疏远,他们更宁愿呆在家里,也不出来看灯,更谈不上“正月里闹元宵”了。
(三)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的幸福感觉。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一个冬天里的温暖的日子。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因为,他们与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疏远。
(四)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忽然想起这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她与重阳节可能比较亲近,所以她知道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与吉利的象征。后来也巧,糕送给母亲不久,老人家的病好了;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这件小事令人动容。如果这个女儿虽然在感情上与民间节日风俗不甚亲近,她怎能知道这个传统节日的祝福内涵呢?
我并不是好古者,但我一直崇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时近乎到了敬畏的程度;因为它凝聚了历史的沧桑,积淀了传统的精华,融入了民族的魂魄。当然传统的节日习俗,有的是落后的,甚至是迷信的;但那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我们可以赋予它新的内涵。亲近它,热爱它,发展它,让它焕发出崭新的青春。怎能在感情上疏远它,在心理上忽视它,在行动上抛弃它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