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母“遣”媳的真正动机

作者: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胡 平|  时间:2004/10/12 19:17: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0

                            

    在缠绵而又悠扬的《化蝶》乐曲声中,我和同学们即兴展开了《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焦母“遣”媳动机的大讨论。
    历史往往有着某种巧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情感生活上也有过焦仲卿的遭遇。他们不是夫妻感情出了问题,而都是因为母亲挥起了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归结于陆母把自己与其兄的个人恩怨发泄在兼有侄女和儿媳双重身份的唐琬身上。那么,焦母又是出于什么动机而“遣”刘兰芝回娘家呢?要知道,刘兰芝可是一位多才多艺、有教养且又勤劳的好女子啊!
    从诗句字面上提到焦母的说法有两处:一处在文中第二段有“大人故嫌迟”一句,说的是焦母在机织一事上总是嫌兰芝织得太慢,而这是通过兰芝之口讲出来的;另一处则在第四段有一句通过焦母本人之口说出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话,讲的是礼节上的事。
    但是诗作者又很巧妙地对上述两处说法立即进行了否定,其均出自兰芝对丈夫的诉说之中。一曰:“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二曰:“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前者采用了感叹句式,后者则采用了反诘句式表达,否定的语气分明愈发强烈而鲜明。
    可马上就有一生反驳说:“这也有可能纯粹是刘兰芝的一面之辞呀?”我立即加以引导说:“焦刘情真意挚,甚至以死证明,果如你所言,那刘兰芝岂不是自掘爱情坟墓?这可能吗?另外,焦仲卿向母求情时,不是说了‘女行无偏斜’吗?”
    如此看来,焦母究竟出于什么原因“遣”兰芝呢?我进而鼓励大家不妨运用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点滴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同学们也沿着这条线,积极发散思维,前后左右的同学还相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终于达成了三点共识:
    其一,未生子。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刘二人“共事二三年”,却始终不见生嗣,怎能不让封建的焦母“久怀忿”、“失恩义”呢?
    其二,贵贱论。兰芝拜别焦母时,曾自述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之后,焦母面对寻死的儿子动情地说出心里话:“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由此可见,焦母认为兰芝出身卑微,不值得尊重,抛弃她是合情合理的!而焦母一而再地要为焦仲卿求“贤女”,求“可怜体无比”、“窈窕世无双”的美女,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无非是以此来哄儿子“速遣”兰芝,对她死了那份心,从而达到自己慕贵的目的,完全没有弄懂儿子的心思!
    其三,恋子情结。儿媳感情深厚,焦母害怕兰芝抢走儿子对母亲的爱,居然吃起媳妇的醋来了,这自然就有了文中的“故嫌迟”、“怒不止”的怪异言行。也许台湾琼瑶女士的爱情悲剧小说也深受此启发的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