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中小学的另一种声音:“穷陪读”隐忧

作者:张丽娜  时间:2007/4/2 10:27:07  来源:新华网转载  人气:704
  

                 面临撤消的大山后小学 (资料图片)
  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撤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应该说,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调整,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但是在撤并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新问题。
  前不久,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旗县采访时了解到,有的地方中心学校配套设施跟不上,学生住宿难、吃饭难,很多农牧民经济负担加重,在外住宿学生人身安全缺乏保障。面临撤消的大山后小学 (资料图片)
  部分城镇校舍严重不足 学生住宿成为难题
  近几年,随着农牧区学生生源减少,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一些地方出现空壳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在各旗县区撤乡并镇中,也开始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资源也进行整合调整。
  如鄂尔多斯市,目前共撤并教学点9个,小学32所,初中10所,同时在城镇地区开工建设中小学6所,改扩建学校39所,完成投资1.48亿元。据介绍,2007年鄂尔多斯市还将撤并27所小学、12所初中和2个教学点;2008年准备撤并16所小学和11所中学。
  随着学校撤并工作进程的加快,一些难题接踵而至。
  部分城镇校舍严重不足,学生住宿成为难题。由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范围不包括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造成大量民办学校学生涌入公办学校。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公办学校平均班容量就达到65人以上,加之近两年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其子女也进入公办学校,导致公办学校人员拥挤,尤其是寄宿生人数猛增。
  据统计,2005年鄂尔多斯市寄宿小学、初中学生分别占在校人数28.4%和57.8%,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5.3和5.6个百分点,造成城镇学校学生宿舍紧缺。
  据介绍,当前,鄂尔多斯市中小学生实际住宿人数是66123人,而应住人数为70730人,有一万多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尚不能解决。
  农牧民负担加重 出现“穷陪读”现象
  随着撤点并校工作的大规模推进,大量农村牧区学生需在城镇地区寄宿就读,在伙食费,交通费等方面的开支明显加重了学生负担。虽然国家财政给予了补助,但与学生实际支出差距仍较大。
  据统计,2005年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伙食费每生每年1200元,除各级政府平均补助26元外,个人每年仍需支出1174元。
  同时,内蒙古地区牧民居住分散,学校在没撤并前,一般距离牧户家大约50公里左右,而且10多公里处设有教学点。但学校和教学点撤并后,学生到学校上学普遍较远,最远的要到两百多公里外上学。
  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迫于学校没有宿舍,一些家长只好投靠亲朋好友,或者干脆把孩子“寄养”在学校附近居民家。每个月除了要交上百元住宿费、生活费,为了让孩子能过上一点好日子,还要给房东交“小费”。
  有的孩子年龄过小,生活不能自理,一些家长只得放弃农活,租房子轮流专职照顾孩子,出现“穷陪读”现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