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释义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7 8:26: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23
  在中国诗歌发展流变中,正统诗体之外,别有杂体诗旁逸斜出潜滋暗长,称作杂体诗,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下面就专给大家谈谈杂体诗中的回文诗。
  回文诗是杂体诗中颇负盛名的一类。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回环”。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用此法于诗,谓之回文诗;用于词。谓之回文词。因词亦为诗,统称回文诗。自西晋以降,历代多有回文诗传世。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已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各领风骚。如庾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一般来说,回文诗可分为单句回文和双句回文两种。
  一、单句回文 
  可把七字当成四字创作。
  如:“甲乙丙丁丙乙甲”(例:碧峰千点千峰碧) 
  分为:“甲乙丙丁”(例:碧峰千点) 
  “丁丙乙甲”(例:点千峰碧) 
  这两句的文字完全相同,所以只要作出了前四字,也就创作出了一句单句回文。
  前两字“甲乙”只要是能颠倒成文的词就可采用。
  关键在寻找“丙”字,“丙”字要能成为“甲乙”和“丁”的连接词,使两部分连结成义。 
  “丁”字的选择只要能与“丙”字正反连结成义就可以了。
  二、双句回文 
  把七字分成前后两小组,前四字为一小组,后四字为一小组。中间一个字是共用字。
  如:“甲乙丙丁戊己庚”(例:烟含瘦影梅窗小)庚己戊丁丙乙甲”(小窗梅影瘦含烟) 
  分为:“甲乙丙丁(烟含瘦影)“丁戊已庚”(影梅窗小) 
  悠悠绿水傍林偎,开篷一棹远溪流, 
  日落观山四壁回。走上堙花踏径游。
  幽林古寺孤明月,来客仙亭闲伴鹤。
  冷井寒泉碧映台。冷舟渔浦满飞鸥。
  鸥飞满浦渔舟冷,台映碧泉寒进冷。
  鹤伴闲亭仙客来。月明孤寺古林幽。
  游径踏花堙上走,回壁四山观落日。
  流溪远棹一篷开偎林傍水绿悠悠。 
  回文诗并非是倒读的 
  如: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 
  楼南过雁白云悠。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云白雁过南楼半, 
  南楼半色秋悠悠 
  这些都是回文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回文诗及其它杂体诗不登大雅之堂,专家学者往往非议之,卑视之,在撰述文学史时,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其存在,淡化之,甚至只字不提。其实,在正统诗体如五言、七言律诗及绝句的确立过程中,它们也功不可没。正是诗人们长期地广泛探索创新各种诗体,总结成败得失,才使得正统诗体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