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800字。
莱芜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
学校组织开展以“历史长河里的风采”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朝兵马俑至今仍然无动于衷的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至今是独一无二的旷世奇景,五岳独尊的泰山气势雄伟,重峦叠嶂,自古以来承载着世人的敬畏与向往。①万里长城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自出心裁的剪纸和刺绣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情味和格调,(zhāng)显着中华民族的细腻和雅致。这些历史长河里的风采(juān)刻进亿万炎黄子孙的心,②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海外游子经过长途跋涉回家来寻找自己的根,寻觅梦境中的故土家园。③通过历史的见证,使我们民族的文明历经千年而巍然不朽。④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它是民族魂,是民族根。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调(tiáo) B. 章显 C. 隽刻 D. 寻觅(mì)
2. 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动于衷 B. 独一无二 C. 重峦叠嶂 D. 自出心裁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格调(tiáo)——diào;
B.章显——彰显;
C.隽刻——镌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此处形容秦朝兵马俑挺立的状态,兵马俑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不能用形容人的情感态度的词语来修饰它。应该用“纹丝不动”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兵马俑挺立的状态,使用有误;
B.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用来形容“卢沟晓月”是旷世奇景,说明其独特性,使用恰当;
C.重峦叠嶂:形容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用于形容泰山的山峦形态,能够体现泰山山势的雄伟,使用恰当;
D.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用来形容剪纸和刺绣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己的创意和风格,使用恰当;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③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者“使”;
故选C。
4. 八年级某班在“少年正是读书时”实践活动中,进行了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每天课外阅时间 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
30分钟以下 35.2% 必读名著 48.6% 会做读书笔记 19.2%
30分钟到40分钟 54.2% 流行小说 36.7% 会做圈点批注 21.6%
1小时以上 10.6% 其他 14.7% 只读从不动笔 59.2%
从这个调查表中,你发现班级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大多数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窄;不做笔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观察表格数据,从“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的数据来看,“30分钟以下”的同学占比达35.2%,“30分钟到40分钟”的占54.2%,而“1小时以上”的仅占10.6%。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较少,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在“阅读内容”方面,选择“必读名著”的同学占48.6%,“流行小说”占36.7%,“其他”只占14.7%。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名著和流行小说,对其他类型的书籍涉猎不足。
“阅读习惯”方面,“会做读书笔记”的同学仅占19.2%,“会做圈点批注”的占21.6%,而“只读从不动笔”的同学高达59.2%。这体现出大多数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