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4年秋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9题,约10810字。
巴中市2024年秋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某校学生开展“巴中石窟,古蕴流芳”的实践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题。
一条古蜀道,绵亘三千里。巴中,静卧于蜀道米仓道之畔,这座古城恰似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往昔的繁华,而巴中石窟便是一页其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唐宋之际,巴中仿若一颗磁石,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贾、能工巧匠。他们在冷峻的崖壁间,以锤錾为笔,与石头对话,勾勒开龛造像的壮丽乐章。于是,巴中石窟应运而生,历经千年风雨,跨越沧海桑田,如沉默的历史守望者,【chù】立在巴中的山水之间。
坚硬的石头,在工匠巧手之下,仿佛被注入灵魂,【lín】峋山崖经悠悠千载雕镂,宛如神圣殿堂,坐满匠心独运的神像。【A】
肃立在巴中石窟前,仿佛踏入神秘而亲切之境。菩萨低眉垂目,和颜悦色,怜悯目光悄然洒落,瞬间拉近人神距离;天王力士怒目圆睁、张目结舌,生动定格巴蜀风情;诃利帝母造像龛内,一家人其乐融融,宛如“合家欢”画卷,将佛家理想化为真切现实……千态万状,巧妙绝伦。
千百年来,巴中石窟如慈祥老者,见证众生喜怒哀乐。从留存的题记与诗文中,可见往昔诸多信众皆在这片土地上行开窟造像之举,或题词妆彩,色彩斑【lán】,或吟诗赋辞,文采【fěi】然。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普通百姓,社会各阶层身影皆留于此,朴素真挚的愿望化作一个个龛窟,布满岩壁,心声就此镌刻在方寸之间。
佛道文化,如丝丝细雨润泽巴山蜀水。巴中石窟造像与乡民相伴相生,似守护精灵,护佑着芸芸众生的耕耘与辛劳,见证其欢喜忧愁。那袅袅烟火,岁月长河中延绵千百年,绘就了一幅幅诗意深邃的历史画卷。
今日,当我们瞻仰巴中石窟,仿若能穿越千年时光,触摸到往昔的温度。那精美的造像,虽然是艺术的瑰宝,还是历史的见证。它镂刻着古人的信仰与期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人沉醉其中,感怀万千。
1.文中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绵亘(gèng) 伫立 麟峋 雕镂(lǒu)
B.绵亘(gèn) 矗立 嶙峋 雕镂(lòu)
C.悄然(qiāo) 斑斓 斐然 袅袅(niǎo)
D.悄然(qiǎo) 斑斓 蜚然 袅袅(liǎo)
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桑田 B.和颜悦色 C.张目结舌 D.巧妙绝伦
3.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古城恰似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往昔的繁华,而巴中石窟便是一页其中最为璀璨的篇章。(语序不当,将“一页”与“其中”调换顺序。)
B.他们在冷峻的崖壁间,以锤錾为笔,与石头对话,勾勒开龛造像的壮丽乐章。(搭配不当,将“勾勒”修改为“奏响”。)
C.那袅袅烟火,岁月长河中延绵千百年,绘就了一幅幅诗意深邃的历史画卷。(成分残缺,在“岁月”前添加介词“在”。)
D.那精美的造像,虽然是艺术的瑰宝,还是历史的见证。(关联词使用不当,将“虽然”改为“即使”。)
4.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呈现出贴近生活的特点,场景如生活切片般平常化
②巴中佛龛造像有独特之处且具备共同特质
③观音、孩童等形象鲜活呈现,似生活场景再现
④巴中石窟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增添了“人情味”
⑤菩萨形象变得亲和,与其他造像似有交流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③⑤④
5.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肃立在巴中石窟前,仿佛踏入神秘而亲切之境。”句中“肃立”“石窟”“而”分别是动词、名词、连词。
B.“吟诗赋辞”“千年风雨”“菩萨低眉”“定格风情”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千百年来,巴中石窟如慈祥老者,见证众生喜怒哀乐。”句子的主干是“老者见证喜怒哀乐”
D.“一条古蜀道,绵亘三千里。”“佛道文化,如丝丝细雨润泽巴山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