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44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抽测卷
八年级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是________未来的指路灯。一朝为师,能做半生bǎngyàng。感念恩师,他们帮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我们长大,伴我们走过mímáng,助我们插上翅膀。感念恩师,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学术造诣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以人格魅力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即使青丝成华发,但师生之间的________情谊却始终不变,老师们的辛勤________也始终歌颂不完。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转________奠基________
bǎngyàngmímáng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照亮 厚重 播种 B. 照亮 深厚 耕耘
C. 点亮 厚重 播种 D. 点亮 深厚 耕耘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流转, liú zhuǎn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奠基,diàn jī,表示奠定或建立的意思。
榜样, bǎng yàng ,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迷茫,mí máng。指模糊不清、迷惑茫然、神情恍惚。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照亮:①动词,照射使明亮。②动词,明鉴;洞察。
点亮:通常指的是将某物从黑暗或未激活的状态转变为明亮或有活性的状态。
厚重:指某物或某人在质地、质感上具有厚实的特点,也可用来形容文化积淀深厚
2. 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叶圣陶对此深信不疑。______________
①每天都要读书、写作,也是叶圣陶对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
②冬日里儿子没把屋门带上,叶圣陶便要说:“怕把尾巴夹着了吗?”
③后来便只以“尾巴”二字提醒,久而久之,便使孩子养成了冷天随手关门的习惯。
④他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A. ②③④①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根据题目陈述可以看出,这段话与叶圣陶对教育和习惯培养的观点有关。通过句子分析,④句中提到叶圣陶关于“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较为笼统,适合引出下面具体的措施或例子。接下来①句讲述了叶圣陶对其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现实教育的例子,紧随其后。②③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描述了叶圣陶如何通过细节提醒来帮助孩子养成习惯。这样组合起来的逻辑最为顺畅,因此④①②③是最恰当的排序。
故选C。
3.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始终是重要的教育命题。所以我们要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试举例说明你是如何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
4. 为感谢教师的辛勤付出,你准备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请在贺卡上拟写一段祝福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 藤野先生、寿镜吾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两位老师,他们都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结合作品,谈谈你更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
6. 填写古诗文名句。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古诗文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比如,杜甫在《春望》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现出的感伤时局、怅恨别离之情;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曹操在《龟虽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