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670字。
河南省信阳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2.将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应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在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 ”的眼界,也需要“ ”的思考,唯如此,“ ”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
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小语总结了自己吟诵经典诗文的收获,并引用了一些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读经典诗文,就是与作者对话。在李商《无题》中“ ______ , ______ ”借神话传说寄托绵绵相思之情意;在《行路难(其一)》“ ______ , ______ ”中我们读出了前途的迷茫、仕途的艰难;苏轼的《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______ ”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秋瑾在《满江红》中用“ ______ ,殊未屑”的感慨表达了不甘被命运摆布的愤慨和不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认识到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 ______ ,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4.下面是第一集《嵯峨》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它以滂礴之姿,巍然于天地。它自成气候,携着万千山河,横贯东西,书写神话,见证历史,助力华夏以遒劲的姿态,漫溯千年春秋,形成鼎盛之势……巍峨的太白、险竣的华山、厚重的骊山,不过都是秦岭涌起的浪花。
(1) 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横贯 ______ (A.hèng B.héng)
②漫溯 ______ (A.sù B.shuò)
(2) 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滂礴 ______
②险竣 _____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5.一部《水浒传》,就是一群英雄好汉的成长史。阅读中,同学们对好汉聚集地“梁山”有不同的理解,观点如下:①梁山是好汉的“避难所”;②梁山是好汉的“理想国”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呢?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与人物有关的具体情节阐述你的观点。
A.林冲B.杨志C.李逵D.武松E.宋江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6.在“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学习活动中,你们班准备制作本班的“班史”留作纪念,大家推选你为“班史”制作的主编,要求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为丰富“班史”内容,使其图文并茂,你首先把编委组同学分为三个小组。
①信息资料组
② ______
③ ______
(2) 下面A/B/C三幅插图,你准备选择哪一幅作为你班“班史”的封面设计?说明理由。
我选择: ______ 理由: ______
(3) 你们班的“班史”完成了,人手一本,你最要好的同学要求你在他(她)的一本“班史”首页上写下留言,你写的内容是: 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爆花
梁刚
儿子成了众人眼中的差生,这是王莉没料到的。都说儿子遗传妈,但王莉是个学霸,名牌大学的硕士。即便基因遗传出现错误,也不该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