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41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了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广阔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的情; , 。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炽_____痛 qiè_____而不舍 鲜_____为人知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应改为“_______”。
(3)请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高览胜,借此抒怀言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 )
①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②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③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使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A. 第①②句 B. 第②③句 C. 第③④句 D. 第①④句
综合性学习(共9分)
4.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六年级某班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回答下面问题。
(1)仿照示例,设计活动方案。
示例 方案一:爱国诗词朗诵会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再添加一个爱国人物的故事。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却被奸臣陷害,怀王疏远,悲愤难抑,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3)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概括出“家国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