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年秋期八年级期终调研测试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030字。
2024年秋期八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近年来河南文旅异军突起,河南的旅游景点也随之爆火出圈。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班级拟开展“走进河南文化,感受中原魅力”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郑州青铜】
1. 小语找到一段关于青铜器的文字介绍,其中有些字音字形把握不准,请帮她完成。
中国的青铜时代可以追sù______至公元前两千年,在夏商周时期终于到来。在蓬勃发展的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材料:不似陶土,以柔顺形塑自然;不似石器,以坚固丈量不朽。青铜,以冰与火的激荡,浇筑出文明的曙光,承载______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青铜器器型及纹饰的设计都来源于生活中所常见的动物造型,有虎、牛、象、鹿、兔、羊等,生动丰富,惟妙惟肖______,体现了创造者的艺术造诣和美好愿望。杜岭方鼎,庄严粗犷;莲鹤方壶,精美绝伦。仔细zhān______仰,那是文明的印记;用心聆听,这是历史的回响。
(1)文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①承载______ ②惟妙惟肖______
(2)文段中两处拼音应分别对应填上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追sù______ ②zhān______仰
【答案】(1) ①. zài ②. xiào
(2) ①. 溯 ②. 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承载,chéng zài :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也可引申为承受、担当,如“承载梦想”“承载希望” 等,强调对某种抽象或具体事物的支撑和担当。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好像真的一样。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表演、绘画、雕刻等在表现形式上与原物或原型极为相似,让人几乎分辨不出真假。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追溯,zhuī sù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常用于对历史、文化、事件等的根源进行探寻和研究,如“追溯历史”“追溯渊源”等。
瞻仰,zhān yǎng :怀着崇敬 心情观看。通常用于表达对伟人、烈士、重要历史文物、圣地等的敬重和仰慕之情,如“瞻仰遗容”“瞻仰纪念碑”等。
【开封汴绣】
2. 汴绣不仅位列八大名绣,还是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小文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展现汴绣之美,请你帮他补写完整。
“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精湛的汴绣针法令人叹为观止:汴绣针法善于刺绣各种花草虫鸟,在其中,我们既能欣赏到“兴尽晚回舟,①______”(李清照《如梦令》)的夏日美景,又能领略到“无可奈何花落去,②______”(晏殊《浣溪沙》)的春日晚景;汴绣针法又善于创作山水图景,在其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③______,④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的叠岩险山,又能看到“⑤______,⑥______”(李清照《渔家傲》)那云雾迷蒙、天河流转的奇景;汴绣针法更是善于刻画人物,在其中,我们恍若巧遇“⑦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隐士,依稀看到“白头搔更短,⑧______”(杜甫《春望》)的诗人。
【答案】 ①. 误入藕花深处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 负势竞上 ④. 互相轩邈 ⑤.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⑥.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⑦. 采菊东篱下 ⑧. 浑欲不胜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藕、燕、竞、轩邈、雾、舞、簪。
【濮阳古迹】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濮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例如,戚城遗址。 。
。 。 。 。在历史的洪流中,濮阳的历史积淀还有很多,例如清丰亭,普照寺,南乐文庙等,都在等待你的游览。
①逶迤走进北大门,碎石铺路,曲径通幽,当我还沉浸在优美的环境时,便到了“龙宫”。
②刚到戚城公园的大门,便被园门雕梁画栋所吸引,透出古朴恢弘之气。
③相传,颛顼在这里发布政令、改革原始宗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