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41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满分120分,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7分)
1. 古诗文默写。
(1)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体现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④.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⑧.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的“与、折戟、销、日暮、乡关、大漠、孤烟、圆、马蹄”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我们读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领略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徜徉七百里《三峡》,感受其“重岩叠嶂,不见曦月”的连绵山势;看到朱自清《背影》里蹒跚的父亲,愈加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之感;见识了昆明各种鲜腴的菌子,感受使人动情的雨季;留连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慨叹设计者的胸中有丘hè( )的匠心;从《清明上河图》遒劲的线条中,梦回大宋的繁华……学习语文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晨读的时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注音的字写字形
锐不可当( ) 丘hè( )
(2)文段中含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成( )
(3)文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4)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dāng ②. 壑
(2) ①. 留 ②. 流
(3)排比 (4)愈加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丘壑:qiū hè,山谷,借指隐居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思虑。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留连——流连: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我们读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领略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感受其‘重岩叠嶂,不见曦月’的连绵山势;愈加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之感;感受使人动情的雨季;慨叹设计者的胸中有丘壑的匠心;从《清明上河图》遒劲的线条中,梦回大宋的繁华”可知,文段中连续使用了“读到……领略了……;徜徉……感受……;看到……愈加体会……;见识……感受……;留连……慨叹……”这样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式,来列举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体验和感悟。由此可知,文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对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性和带给读者多样体验的表述更有节奏感和感染力,突出了语文学习能让人领略到不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结合“愈加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之感”可知,“体会”和“之感”表意重复,“体会”本身就有感受、领会的意思,后面再加上“之感”就多余了,导致句子成分赘余,使句子表达不够简洁、清晰。由此可知,应该删掉“之感”。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为:愈加体会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
3. 说出题中漫画 内容及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内容:图中一位年轻人搀扶着一位拄拐的老年人;右上方有一个发着光的心形太阳。 ②. 寓意:爱心就像太阳一样能够发热发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内容:描述漫画要抓住图中要素,此漫画有三个要素。年轻人:图中有一位年轻人,他正搀扶着一位老年人;老年人:老年人拄着拐杖。心形太阳:在图的右上方,有一个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