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实验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生本教育”模式的实施探索
课题主持人:张庆军
实验时间 :2006年9月——2007年7月
实验对象:高一(6)班
实验教材: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4
实验设备:多媒体电教平台、幻灯仪(片)、录音机和学校阅览室。
实验的理论假设: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使得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当新课程标准进入走进课堂的时候,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和努力营造一个合作探究式的开放性课堂。于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几乎成为了当代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受到考试制度和教师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少教师往往把这种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简单地设置成了问题教学,甚至成了“陷阱教学”。布卢姆称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方式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最有危害的一种。这与新课标的要求貌合神离,与教改倡导者的初衷格格不入。本教改项目试图从语文传统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生本教育就是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能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一转变并没有弱化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技匠,而是一个艺术家。
生本教育需要语文教师确立两个新的语文教学观,即:一是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二是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在这样的语文大世界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可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情意经常充溢于学生心中,实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实验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积淀加强个性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1)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即独特的语感。
(2)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3)是对语文方面的特长。
途径: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