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21 14:51: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0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17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日9:00 — 11:30】
  元三维大联考 •高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 一 ) 阅 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文明也就具有了 不同的特点。文明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普遍交往过程中,世界文明因此逐渐呈现 出多样化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 劣之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文明差异化中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隋唐时 期,波斯的音乐和舞路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音乐舞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波 斯乐器也在中国广泛流传,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演奏形式。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过程 中,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繁荣,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流传至阿拉伯 世界,进而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阿拉伯效字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极大地简 化了中国的数字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尊重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与基 础 。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只有中华文明历经了五千年的变迁,仍生生不息。连续性是中华 文明的独特性质,究其原因,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家国情怀”以一种朴素的情感形态将 国家、民族等联系在一起,从而逐渐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中华文 明尊重和包容外来文明的多样性,并吸收、融合外来文明的优秀因素以丰富自身。
  中华文明是接续不断的文明形态,但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也呈现出变异性特点。从   纵向上看,中华文明自身内部具有变异性。世界上曾出现过多种古文字,但只有中国的文字   绵延至今。文字虽在演变,但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更多是自身演变的结果。这意味着汉字在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时,会随着时代需要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从横向上看,中华文明在   与外部其他文明交流过程中也具有了变异性。汉字通过吸收外来词汇不断丰富自身,“巴士” “咖啡”等外来词的引入,使汉字能够更好地表达各种新的概念和事物,降低了不同文明之   间交流的难度。波斯的音乐舞蹈往往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娱乐性,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音乐   舞蹈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世俗化影响。原本较为庄重、典雅的宫廷音乐舞蹈,在吸收波斯元   素后,更加注重娱乐功能,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贴近百姓生活。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过程中,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不正是文明交流带来的变化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秘诀”,不在于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不在于对西 方文化的盲目学习,而是在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能始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
  (摘编自王晓菲《文明交流互鉴:发展规律、实践要求与时代意蕴》)
  语文试题卷 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悠久而持续。这个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文明为什么能够从未 间断?从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汉字可以窥见一斑。汉字是源于中华大地、以记录汉语为主并 具有多种功能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表意文字体系的典型代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 在汉字的延续性上,汉字超越了时代的界限, 一直使用至今。这个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同文明间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尊重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 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B. 中华文明具有变异性特点,这种变异性不仅体现在自身内部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 与外部文明的交流过程中。
  C. 在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政策之后,尽管有朝代的不断更替,但汉字作为国家通用 文字的地位始终非常稳固。
  D. 表音文字受政权影响较大,当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政权发生改变后,其文字记录的语 音语义也会发生较大改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材料一可以推知唐朝与西域的文明交流更多表现为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交流。
  B. 材料一通过介绍汉字字体演变过程,阐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C. 表意文字是通过分析文字结构来理解其意义,表音文字是分析发音特点来理解其意义。
  D. 材料二对汉字在当下应该如何继续发挥维系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作用并没有进行分析。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第二段画线处“阿拉伯数字的作用”这一例证与作者想要论证的观点并不契合, 因此不宜将其放在此处。
  B. 材料一两次以波斯音乐为例,前者旨在证明中华文明在发展中具有创新性,后者想证 明中华文明具有变异性。
  C. 材料二介绍了西方学者对汉字功能的评价,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汉字的社会功能进行了 肯定,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 两则材料均提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并且论及了汉字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 融合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用了问句,但论证作用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 . “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请结合材料,谈谈汉字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阡陌
  汤成难
  早晨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去,焦糖色的黄昏便急匆匆地到来。照例,刚到屋,母亲便差使 我去村庄后面的庄稼地,让我把父亲给“拔回来”。这是她的原话。母亲说,太阳落山了, 再不拔回来,他就要在地里生根发芽了。
  我往地里走,巴泥草覆盖的小路看不太清,天和地模糊在一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