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460字。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 阅读Ⅰ(共5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计算,一直追求的是如何让机器具备智能。机器能思考吗?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是思考、什么是智能,依然缺乏精确的定义。
图灵在1936年完成了奠定计算机理论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将理想的机器计算过程与人类的用纸笔的计算过程相类比,建立了离散状态下机器计算过程的普适模型。就图灵而言,这篇论文成功的起点是类比人类计算员的思维规律,因此他一直在试图解答一个终极问题: “机器能思考吗?”这促成了他于1950年发表了另一篇著名的文章《计算机器与智能》。
图灵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模仿游戏”:游戏由3个角色组成,一个人类B(比如女人),一个模仿者A(比如男人),以及一个人类提问者C。游戏过程中,C不断地向A和B提问,比如C问A和B: “你的头发有多长?”模仿者A的目标是尽量使提问者C做出错误的判断,于是A可能会说: “我长发及腰。”但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也可能会很复杂,因为B可能会说: “我是女性,你别听他的!”但A也可以说出同样的话,因此提问者C要做出正确判断并不容易。
现在图灵问,如果模仿者A是一台机器,那么会怎么样?提问者做出错误判断的次数越多,机器的智能程度就越高。这样图灵就用模仿游戏代替了原本“机器能思考吗?”的问题。这个游戏最终被称为“图灵测试”,现在其已经成为衡量机器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准。
图灵认为机器能否具备智能,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认为机器能具备和人同等的智能,其实就是图灵观点的加强版,即认为人脑内在活动机制也是一个类似机器的离散状态计算过程。 (甲)在缺乏足够的生物学证据的背景下,这一论断不仅是科学上的,也涉及心灵和哲学领域,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纪大论战,至今也未见分晓。
哥德尔在1972年,针对图灵1936年论文中关于机器并价于人类计算员写了短评,称其为“图灵分析中的一个哲学错误”。哥德尔认为人的心灵而于思维,自然更高于机器的计算过程。 (乙)因为人虽然可以判断不可证命题的正确性,但机器在一个逻辑系统中却受制于不完备性定理,显然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
由此,以图灵和哥德尔为代表,针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的观点放分成了两个阵梦,认为“大脑是一台图灵机”的人,我们称其采持着“围灵信念”,而认为“人的心灵高于机器”的人,我们称其来持着“哥德尔信念”。实际上,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物理和哲学渊源,秉持图灵信念者,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而秉持哥德尔信念者,无疑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世界。2000多年过去了,这个哲学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两种观点都大有杰出人才存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灵从类比人类计算员的思维规律开始,最终成功地建立了离散状态下机器计算过程的普适模型。
B、哥德尔认为,人的心灵高于思维,更高于机器,这一认识可以视为对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的顺稷。
C.美国哲学家塞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名为“中文 new”的思想实验,对图灵信念构成了最强有力的挑战。
D.侯世达认为机器在语法处理过程中会涉及语义,而语法到语义的过渡说明了机器可能具备智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对“思考”这个概念的认知达成一致,人们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个“终极问题”就会形成共识
B.人工智能的研究不仅涉及计算机领域,还涉及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多领域联合攻关。
C.完成中英文翻译是“中文屋”思想实验的关键,如果把中文调换成俄文,实验结论就没有说服力。
D.图炅对未来50年计算机发展趋势的成功预测,说明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越大,智能程度就会越高。
3、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句用“不仅”“也”这组关联词语,说明了“论断”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交待了“世纪大论战”的复杂性。
B、乙句直接解释了上句中哥德尔的观点,连用两个“显然”,语气十分肯定,强调了人与机器的不同。
C.丙句用“结构的变换”“平滑过渡”等词语,解说机器智能的工作原理,兼具形象性和科学性,通俗易懂。
D.丁句多处引用数据,与前文的数据形成对比,直观地呈现了 ChatGPT 前身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严谨准确。
4.以下表格是对图灵测试的梳理和分析,请在下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参与者 A:模仿者 (①)B:回答者(人类)C:提问者(人类评委)
测试规则 三个参与者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是任意的;人类评委C可以提出任何问题,但不知道(②)
测试结果 如果(③),则通过测试
测试局限性 ( ④ )
5.请依据图灵的观点或塞尔的观点,分析下面 Deepseek对自身工作原理的解答。 (6分)
你是如何工作的呢?
已深度思考(用时7秒)ˇ
您好!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通过算法处理输入信息并生成回应。我的工作原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文本数据学习语言规律,从而理解问题并组织回答。每个对话我会独立处理,不会保留历史记录。如果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提出。
(二) 阅读Ⅱ(共4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梅兰芳 [挪威]格黑格
那迪内领戒去看中国最伟大的戏剧表演家将兰芳的演出。
“这里看的不足为卜生哪。”我们进场的时候,无事不晓的那辿内告诫我说。
果然,迎面传来各种陌生乐器发出的铿馁饼锵的尖吼。舞台上半明不暗的灯光下,缤纷的色彩和迅猛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图画。
看到的确实不是另卜生,可是得到补偿的却是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