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协作体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100字。
2025届辽宁省协作体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公布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
一位秦代的刀笔小吏为何能有如此“待遇”?因为他长眠的墓穴里随葬的千余枚竹简,让身处现代的人们了解了2000多年前的生活。那一枚枚竹简上,虽寥寥数字,却生动、丰满,充满魅力。
简牍,为数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也让人们从另一个独特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透过已发现的超过30万枚简牍,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跨越千年,跃然眼前。
简牍承载跨越千年的历史
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翻阅简牍,如同打开了古代的“百科全书”———社会经济、文教科技、民族交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一方面,简牍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另一方面,简牍的独特优势无与伦比——很多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能尽数展现的。”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说。
里耶一号井共出土3.6万余枚秦简牍,字数约20万,主要是秦统一六国的前一年到秦灭亡的前一年间,洞庭郡迁陵县的政府文书档案。从人口、物产、赋税到邮递、司法、医药等,涵盖了当时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这被视为继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作为第一手的出土文献材料,简牍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和纠史作用。张春龙举例说,据一些文献记载,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洞庭、苍梧二郡,毫无踪影。而里耶秦简的出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甘肃目前出土简牍6万余枚,其中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枚“里程简”,意义尤为重大。
“传统史籍中,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很少受到关注、得以载录。我们看到的一些零散而有限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对名臣贤士的往昔岁月交代,而且多有程式化的描述。大量简牍的重见天日,为社会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特别对普通民众、基层吏员的日常生活、所思所念,有难得而真切的呈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孙闻博说。在秦代,基层官员在食堂吃饭要“刷卡”,以打叉或画圈标记;一名叫“弘”的汉代小吏在悬泉置工作了近20年,一笔笔清楚地记录下他经手的每一批丝路使团的来往接待……
竹木无言,文字有意。简牍,勾勒出历史的“大事件”和“小细节”,让泱泱中华文明更加真切、鲜活。
简牍蕴藏中华文脉密码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简牍的作用极其重要。
郭店楚简涉及《老子》《太一生水》等先秦道家文献和《五行》等早期儒家著述,记载的16篇古籍,有13篇为存世孤本。《太一生水》等篇章均为首次面世,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
山东银雀山汉墓的《孙子兵法》,甘肃武威《仪礼》,敦煌、居延《仓颉篇》《急救篇》……记录在简册上的名篇著作,代代流传。
秦律是中华法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古典文献中只留下一些不成体系的片段记载。1975年,秦吏“喜”的墓地被发现,改善了'这一局面。“喜”的墓中没有值钱的陪葬品,而是层层叠压的竹简,以及书写、修改文字使用的毛笔、铜削。1155枚竹简、4万余字,在这些“喜”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中,有《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大量细密详备的律令简牍。
智慧浪漫的楚国人热爱音乐,几十年来楚地考古发现大量钟、鼓、罄、琴、瑟等乐器,以及描绘乐舞场景的纹饰图案,但是一直未见乐谱。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荆州王家嘴的楚墓中发现3200余枚战国简牍,其中160枚包含音乐符号。这些暂被命名为《乐谱》的简牍,使人们有望聆听到2000多年前的妙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牍作为古代文字载体,记录了先秦至魏晋时期社会多领域的文明成果,其中汉简关于西域的记载证明了汉代推行的文化同化政策。
B.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蕴藏中华文脉密码的简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河泊简牍“滇国”“滇相”“滇丞”等职官和官署的记录,表明古滇国独立创建了行政体系,体现了当时汉朝对它的有效治理。
D.本文主要从历史研究、文化传承、艺术审美等三个方面阐释了简牍在记录传承实证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
2.下列对各地简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耶一号井共出土3.6万余枚秦简牍,字数约20万,涵盖了当时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被视为继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
B.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简牍《孙子兵法》,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语书》,《日书》中的《秦楚月名对照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C.郭店楚简涉及先秦道家文献和早期儒家著述,其中13篇为存世孤本。《太一生水》等篇章均为首次面世,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
D.梳理各地出土的汉代简牍,不难发现“汉承秦制”,说明在设置郡县、纳入王朝体制的地区,简牍作为中华文化符号各民族可以共享。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列举里耶秦简、敦煌悬泉置汉简等实例,有力地论证了简牍在补史、证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论证真实可信、具体可感。
B.文中“刷卡”“工作笔记”这类现代常见词汇的运用,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产生联想,使原本遥远陌生的古代生活更容易被读者认识和理解。
C.简牍与当今的传世文献同样都是记录信息的载体,简牍的独特优势在于它记录了很多传世文献未曾尽展的内容,并能够印证传世文献。
D.文中多处引用陈伟、张春龙、孙闻博等专家学者的言论,目的是表明简牍发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他们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4.文字材料中插入人物和简牍图片,有何作用?请任选其一,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大量简牍的重见天日,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同的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简牍出土的历史价值。(6分)
简牍一: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枚“里程简”,一枚记录了从长安出发西至张掖郡的20个驿置名称及相互之间的里程,另一枚记录了汉代河西四郡的驿置道路里程,两者共同勾勒出丝绸之路东段路线图。
简牍二:公元22年的某一天,汉代肩水金关的27名官吏用“AA制”平摊了朝廷派来慰问的使者接待费用,每人均摊55钱……
简牍三:秦始皇二十七年的一ust文书说:“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亚耶秦简16-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一件文书(里耶秦简8=758)说“苍梧为郡九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路
马慧娟
很多事情我都不记得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四姨家。
四姨住在黄花川,她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妇姨家里有三个孩子,姨夫是一所学校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境,跟前的山突然远了。我坐在屋檐下的小板凳上发呆,我想大嫂做的浆水面,想和二姐一起抓羊拐,想听父亲在灯下讲古今,想和小连手们一起疯玩。
表哥、表姐、表妹也都远远地看着我,眼里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