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中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27 12:27:3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600字。
惠安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骆汉忠编  2006/9/2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号数          学生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每小题3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然而,澳大利亚气象学家戈登经过14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平时在自然界天气没有特殊变化的情况下,每周7天周期中,也有类似“四季”的变化:星期一气温开始上升,星期三上升到最暖和,星期四气温开始下降,星期日则是最冷的寒冬。戈登记录了人造卫星从1979年至1992年测得的平均温度变化,绘制出南北半球每周气温变化图表,并认为一周中的“四季”变化周期是人类自身活动量直接影响气温的结果。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出的热量,可以和从大阳得到的热量相比。比如,在欧洲和美国城市地区,人类活动发出的平均热量已经相当于从大阳得到的净辐射热量的10%一30%。住在市区的人会感觉气温比郊区高,纽约、柏林、南京、东京都比郊外气温高出1℃以上。
人类活动造成的城郊温差,可以形成局部大气环流。由于城市中心的热空气上升,郊外较冷的空气便向市区补偿,形成“城市风”。城市风虽然较弱,但对城市空气的扩散和净化不利。城市内各种建筑物对气流的运动影响也很大,使得市区风速比空旷的郊区要小,另外,城市工业区因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凝结核,使得市区出现雾的频率比郊区和农村高,也使云和降水增多。雷暴、暴雨等也相应有所增加。尽管城区降水量高于郊区,但市区的相对湿度却比郊区低,这主要由于城市的地面多被厂房、住宅、公共设施和人造路面覆盖,又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使得蒸发量大大减少。
1.对戈登一周中“四季”变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戈登说一周中“四季”变化只是比喻,说明气温是由低向高再降低的过程。
B.戈登认为一周中的“四季”变化是规律,不因春夏秋冬的变化而紊乱。
C.戈登的结论并非出自臆想,而是研究人造卫星有关数据的结果。
D.如果人类的自身活动受到节制,那么,一周中的“四季”变化也将受到影响。
2.“城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郊区的自然风流向市区,与市区内的人造风汇合,形成“城市风”。
B.城市的大量高层建筑物阻碍了大气环流运动,形成“城市风”。
C.城市中的大量热空气上升向郊外的冷空气流去,形成“城市风”。
D.人类活动造成城郊温差,形成局部大气环流而产生“城市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每小题3分)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以“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融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