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浅探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27号南宁市十中中学初中部(530023) 王云飞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实验教改的热潮。实验教材摈弃了传统教材的教法模式,以探索、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点,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自主积极掌握知识。如此一来,知识范围拓宽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但与此同时,又应如何评价处在新形势下的学生呢?还是用原来的那套考试制度吗,靠单纯的考分来决定一切吗?这显然有悖于发展潮流。因此,评价改革的研究,成为当前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坚持全面性观点,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多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现代社会的日趋发展,对人才的标准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多样性人才,学生除了能掌握和理解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分析与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有所发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1、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一方试卷上,片面地考察学生的一些概念化的东西,部分程度上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往往是竞争试卷的高手,答题时条理清晰,分析问题也头头是道,但若要他们上台演讲,或是写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便一下子又蔫了,不知所措。须知,语文课程评价的全面性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还要求一个公民一定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家新闻和感慨怀想;每周在进行书面作文前,让学生们放开胆子,拟好心稿,用十分钟时间进行口头作文;每月设下一个主题,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搜查资料,利用一节活动课来唇枪舌剑。这样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想、可说的课堂,培养他们组织语言、交换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使我的学生在走出课堂外不光具备一腔“墨水”,还具备一张巧口。
2、拓宽思维,培养想像能力,发掘创造潜能
根据现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就现今的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相较,几年来国内教育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灌输,不太注重启发式教学,对学生一闪而过的念头未能及时抓住,太拘泥于条条框框的教学,这反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束缚。对于现行的实验教材来讲,就特别注重这点,在课标中明确强调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