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00字。
《将 进 酒》说课稿——李白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
《将进酒》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把握李白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诗意。
二、说教法 1、诵读法 按照“音读,意读,情读,美读”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去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2、导读法教师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讲述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旨。重点在于诗人豪放洒脱的形象的感悟上。
3、比较法 比较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李白、杜甫生活年代,个性特点,个人经历,创作风格,代表作品的比较,感悟诗歌史上的两峰对峙的独特风景。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三、说学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韵律感。2、通过课上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把课上延伸到课下的阅读。从而积累古典诗词。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