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字。
《雨巷》
一、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大家认真聆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
这首歌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呢?
明确:美丽、哀怨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走进江南的雨巷,去体会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走进雨巷
下面让我们翻开书本,追寻“雨巷诗人”的足迹:
1、正音:
2、听朗诵体味诗歌的基调
节奏舒缓,基调低沉幽怨感伤
3、老师示范朗诵一节。
下面请学生一起朗诵。
四、徜徉雨巷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朦胧、凄美。
2、作者为了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
事物:油纸伞、雨巷、丁香、篱墙
人物:“我”、姑娘
3、意象的特点
油纸伞
师:油纸伞,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油纸伞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师:大家想象一下,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把油纸伞增添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生:冷漠,凄清氛围
雨巷:
师: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篱墙:
师: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戴望舒为什么要选用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如李景的词《摊破沙 浣溪沙》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可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