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00字。一、教学内容
《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
质疑思辨
质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有的文章比较深,不少地方看不懂,自然就要质疑;有的文章深入浅出,一读就懂,似乎没有疑难,其实理解还很浅,也需要质疑。从提出疑难,到思考辨析,即觉悟并有所长进,这就是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独立地提出疑难,并自己加以解决,这是能力很高的表现。《人生的境界》是一篇哲学论文,论述人生的不同境界;《人是什么》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其中不少东西我们或生疏或不太好理解,需要读者质疑思辨。
1.作者所说的人生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文章第2段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下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是“觉解”以及“觉解”的意义。接着解释什么是“人生境界”:“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换言之,“人生境界”就是人们做各种事具有的各种意义的整合。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就有各种不同的意义,这使构成了人生的不同境界。这样看来,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作者所说的人生四种境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
第3段阐述“自然境界”。文中说,有一类人做事“只是靠着他的本解或其社会风俗的习惯”,“并无觉解”,这就是说,这类人处在不自觉的状态或“原始”状态,不知道他所的事的意义。概括起来说,自然境界是一种原始的蒙昧状态,不知道或不大知道所做之事的意义的人生境界。
第4段阐述“功利境界”。有一类人,他们“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这就是所谓“功利”。可见“功利境界”其实是“为自己”的人生境界。
第5段阐述“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