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20个字。
试论新平傣族传统风俗习惯
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2003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升本 函授
新平县腰街中学 余建良 学号 H031090130 邮编 653402
内容摘要〕
民俗文化,简言之,就是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它具有社会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寻找好文化定位和归属点,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所在。本文就傣族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整合、嬗变及其消解方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了使花腰傣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适应性变迁及延续,使之弃其糟粕,在保持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风俗习惯 现代文明 冲突 整合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南,哀牢山下。哀牢山海拔3300米,红河从新平县的西北流向东南,一直进人越南。傣族居住在红河两岸的低谷地带,海拔约600米。当地气温最高可达42℃,最低为15℃。
这个县主要有彝族、傣族、汉族、哈尼族、拉枯族、回族、白族、苗族。其中傣族近5万多人,分属于傣雅、傣卡、傣洒三个支系。她们因用长丈余特制的彩织绵带缠绕成宽约一尺多花腰系住筒裙而被俗称花腰傣。三个支系分区而居,傣雅大多居住在漠沙,傣卡多居住在腰街,傣洒多居住在戛洒、水塘。它们虽有花腰傣这一统一的特征,但又各有差异,色彩纷呈,语言、民风、民居等大同小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腰傣不断的同周边的兄弟民族融合交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丰富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底蕴。对它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加工对促进新平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绵绵的红河谷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傣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特有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服饰、起居、婚恋、丧礼、时令与节日、生产、生育、祭祀、巫术、占卜等习俗。为了使之更具有代表性,突出性,下面仅仅选取其中几个方面作为重点介绍。
1 饮食习俗。
花腰傣居住在坝区,气候炎热,土壤肥沃,红河谷两岸千年冲击沉淀下来的淤泥能够种植出许多丰富的物产。几千年来,花腰傣的先民们耕种水田,旱地,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从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饮食习俗,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它主要以大米为主食,民间习惯一日三餐。独特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