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思路清晰,穿插生动实例。
人 生的 境 界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2、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天地境界?
2、本文的写作主旨。
教学方法:激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从欧阳锋引出体裁。
大家喜欢看金庸小说吗?认识《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吗?欧阳老前辈一辈子想做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时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欧阳锋是谁?”“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大家注意,欧阳锋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板书人生的境界。
投影课题、作者。
二、 进入课文:人生的四种境界
1、文章大家都读了吧?先不要打开书,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人生的四种境界。板书:人生的四种境界。
2、哪四种境界?
明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板书:四境界。
3、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所以欧阳锋虽然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他成不了哲学家,因为他没有觉解。
三、 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大家听过放羊娃的故事吗?
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
四、 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可慢慢地,人就要从无求走向有求,往上就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怎么做事情的?自己读读看。
明确:功利境界的人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有功利意义。
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多!
读高中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得到好工作。好工作为了生活得好。
项羽和曹操,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但他们都是功利境界,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