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字,当代生活中的感人事迹,明年高考作文里的闪光亮点。。
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当选者名单及简要事迹
一、弘扬文明乡风、促进乡村和谐的老党员——刁人贵,男,63岁,中共党员,原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党支部书记、镇文化中心站长。他于1999年退休后,既是村老龄协会会长、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又是土地管理行风监督员,还组织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2000年开始,他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以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女、好媳妇、好兄弟、好妯娌、好少年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和美、代际和谐、邻里和睦“三和杯”评选活动,制定评选方案、制度和细则。全村600多户中,已有68户荣获“三和杯”,促进了乡村和谐。
二、无偿捐献爱子器官的好父母——马照华、朱晓红夫妇,南京市梅山街道居民。2006年5月4日,他们5岁的儿子龙龙不慎被火车撞伤,经抢救后,虽尚有心跳,但大脑已经死亡。遭受沉重打击的马照华夫妇毅然决定无偿捐献孩子的器官,使一位失明20多年的73岁老人重见光明,三位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小龙龙也成了首个因脑死亡放弃治疗并捐献器官最多、年龄最小的人。雨花台功德园免费为龙龙立碑,让他和革命先烈一起接受人们的敬仰和怀念。
三、政府称赞、百姓夸奖的新举措——丰县邮政服务“三农”进万家,近两年来,丰县邮政局以覆盖全县的310个“邮政三农服务站”为平台,为农民送科技、荐报刊、选良种、降成本,办了大量好事、实事,累计免费为农民举办52期培训班和45场大型讲座,受训农民达10万余人次;向农民免费发放近10万份农技知识小册子;配送优质化肥8000余吨,种子300多吨。农民降低成本150万元,增收近800万元。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典范——“无红包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1995年,该院开始创建“无红包”医院,1996年4月26日,在严格评估的基础上,三院成为全国首家由市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10年间,全院医护人员共拒收、退还病人红包40多万元,无一例病人反映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热心为病人服务,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2006年10月30日,省卫生厅作出决定,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向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学习活动。
五、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网络文明新举措——无锡市实施“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建设工程,2005年,无锡市组织实施该建设工程,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免费、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上网活动场所建到青少年的“家门口”,迄今全市已建成80余家“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全年节假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共已接待社区青少年逾15万人次。目前该工程正以每年60个左右的规模快速推进,2008年底,“中心”将基本覆盖全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