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7 20:4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800字。
2006年
高考优秀作文选读
目  录
 前  言 …………………………………………………… ( 1 )
    全国卷(Ⅰ)……………………………………………  ( 3 )
    全国卷(Ⅱ)……………………………………………  ( 7 )
    北京卷 ……………………………………………………( 19 )
    天津卷 ……………………………………………………( 23 )
    上海卷 ……………………………………………………( 26 )
    辽宁卷 ……………………………………………………( 35 )
    江苏卷 ……………………………………………………( 38 )
 浙江卷 ……………………………………………………( 42 )
 安徽卷 ……………………………………………………( 42 )
 福建卷 ……………………………………………………( 46 )
 江西卷 ……………………………………………………( 42 )
 山东卷 ……………………………………………………( 42 )
 湖北卷 ……………………………………………………( 49 )
 湖南卷 ……………………………………………………( 53 )
 广东卷 ……………………………………………………( 57 )
 重庆卷 ……………………………………………………( 30 )
四川卷 ……………………………………………………( 30 )
前  言
   创造,离不开模仿。没有宋代说书艺人的话本,就没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没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就没有石破天惊的《红楼梦》;没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没有曹禺的《雷雨》……文学瑰宝的创新之光,正是在模仿与继承中闪射。对中学生作文来说,模仿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就中学生群体而言,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吸纳,包括好的文章样式和语言样式。不用说,好的语言样式本身就包含着促进思维深刻和内容丰富的因素。仿照好的文章、语言样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只是语言的训练,更是促进思想深刻的训练和对真挚感情的呼唤。所以,我们旗帜鲜明地主张: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先模仿好文章!
 创造究竟容不容许模式?模式是不是一定就是对创造的桎梏?我们认为,合理的模式是某种规律的结晶,是能力施展的天地。合理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本身就是对创造性思维的锤炼,是较高的创造能力的反映。毛泽东运用古代词体的模式(“词牌”),创造出了世所公认的具有毛泽东独特个性的词章,证明了合理的模式的生命力,也证实了模式不妨碍创造能力的发挥。甚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无论在用词造句和思路锻炼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推而广之,外国的“十四行诗”不也是一种模式吗?然而,从莎士比亚以降,多少诗人用这种模式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华美诗章!可见,合理的模式并不是我们思维的羁绊,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共同规律的外在表现。熟练地掌握模式,灵活地运用模式,可使我们的作文在符合人类思维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将20064年全国高考共17份语文试题的优秀作文(大多数是满分卷)各选2篇,加上简析,供我校学生研习模仿。选文时主要考虑遴选在普通平实中彰显作者深刻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语言水平的上乘之作,那些不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文章,如戏说历史、大话名著、仿古白话、奇体异裁一类,虽已得了高分,受到赞赏,亦概予割舍。对作文的评析,着重在审题立意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用力,这是针对我校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而作的安排,并不是说层次结构等其它问题就不重要,这一点请同学们加以注意。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读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先读作文的命题与要求,一定要自己先认真想一想:我怎么写这个题目?
 
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甘肃、宁夏、广西、陕西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今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跳出了话题作文的老圈子,介乎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既不像话题作文那样给定写作范围,也不像材料作文那样须把握主旨,否则便会有偏离感。
 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整体感知材料的情感倾向,而不是断章取义。截止到牧羊人的话来看,对乌鸦的否定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很简单,做任何事情,不要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事,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知。乌鸦不能客观地给自己定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与老鹰的区别而一味盲目地模仿,近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落个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的笑话。从这些道理中我们可以想到很多种立意角度。一、模仿与创新,二、自我认知,三、认识自己与他人,四、盲动的代价,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结尾牧羊人的孩子说了一句,他觉得乌鸦挺可爱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乌鸦为什么可爱?这句话放在这里有何作用?加上它,对材料的把握有无影响?……仅此一句就使材料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乌鸦学抓羊这同一件事,牧羊人和他儿子却有了不同的看法,一个讽刺乌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却倍感可爱。为什么呢?由于支撑点不同,由于阅历不同,由于知识积淀的厚度不同,由于身处的环境不同,由于对待的心态不同,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等等,对同一件事总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是因为“儿子”的一句话才使得材料的意义更加丰富,也给学生留下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果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写,可以这样命题:一、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二、善待弱者,三、像强者学习,应该鼓励,四、颂扬突破自我的勇气等等。有了这句,这个材料的内容丰富了,给了考生更多的信息点,考生在审题之余也会感受到乌鸦的可爱。看到优秀的为什么不能学?常人言,心动不如行动。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难道因为小马成功了就要受表扬,而乌鸦失败了就只能被嘲笑吗?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人们又怎能知道螃蟹的味道?乌鸦的可爱正是现在的大人们所缺少的,一切都以一个固定的轨迹运行着,否则便不会有朱光潜先生说的“套版反应”。牧羊人的孩子认为乌鸦可爱,这正是小孩子身上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纯真的体现。
 除此之外,鹰和乌鸦、小羊和山羊也是一个切入点。
 有了对材料全面的把握,学生也就整体感知了材料,然后才会选取自己情感倾向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去构思,抓准一个方向写出得心应手的好作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鹊生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他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逗人乐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学习的,然而它没有认清自己,最终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兼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作文简评〗
 本文在不全盘否定乌鸦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反对盲目效仿,倡导实现自我,这个立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作者把对题意的理解概括为一句精当的话语——找准自己的位置。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融合于材料之中,并指出鹰与乌鸦各自的特点,然后由物及人,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有创新精神。本文作者善于说理,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典型事例信手拈来,显示了该考生驾驭材料的超凡能力。所举的三个事例,概述中紧紧围绕故事主人公人生奋斗历程中的“迷失—回归”这一特点,与题目中的“绕树三匝”形成了照应,构成了观点和材料的严密的逻辑关系。本文这一运用事例的技巧,是我们特别要加以学习的。

年轻也有失败
  
 面对这个世界,年轻人和上点年纪的人总有不同的看法。年轻人觉得挑战这个世界固有的规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觉得规则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上点年纪的人则总是对这个世界的规则保持慎重——或许是因为他们受到过失败的教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