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9张。有教案,约1450个字。
于细微处做文章
——感受人物细节描写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节描写的定义、特点和要求。
2、 能够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能通过练笔进一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要求,并能通过练笔进一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出示三毛头像)
观察、思考:
1.他是谁?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五官来识别人。然而图片中的人物, 眼睛鼻子都没有,凭着三根头发这个特征,我们却能很快判断出是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这种艺术手段如果运用在写作中也很精彩,我们称之细节描写。
(过渡语: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还得先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二、认知细节描写
1、出示幻灯: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细节描写真能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张照片。)
2、看了照片,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学生的回答稍做点拨,分析细节。
3、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4、“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