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邢小雷2007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十一)
知人论世。只有充分了解名人,走近大家才能读懂他的作品,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为此围绕古代文学十二位巨匠的生平事迹、作品贡献、影响地位等,编写了一系列阅读与写作素材精讲精备。具体内容包括:"作家简介""成名缘由""作品在线""趣闻轶事""精彩语句""学生佳作"等。可同时解决学生阅读无方法和写作无素材的问题。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李 煜:人生长恨的亡国之君 话到沧桑的词中之帝;郦道元:游祖国壮丽之山川 著宇宙未有之奇书;柳宗元: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陆 游:万里关河孤枕梦 江声不尽英雄恨;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陶渊明:孤标傲世偕谁隐 独向田园觅超然;苏 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 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王羲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袁宏道:"公安派"之领袖 "性灵说"之鼻祖。
王羲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山西阳城一中 邢小雷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唐诗,晋字,汉文章。”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由于其书法运笔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内心的情感于是能自然流露于笔端。在江南三月天朗气清之际,王羲之点画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思逸神超”。让我们走进王羲之,走进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走进王羲之的书法世界。
● 作家档案
王羲之: 321年——379年
字号:字逸少;因担任过右军将军一职,故人称“王右军”
籍贯:山东琅琊临沂人
时代:东晋
生平: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锡诗中所言的乌衣巷(现在夫子庙一带)。王家是仕族世家,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王导,父亲王旷,都是东晋元老,“司马与王共天下”,权重一时。由于门第的关系,王羲之早年入仕,颇为顺当。但他生性恬淡,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深,对仕途不很在意,而是流连山水,热衷于佛、道、音乐、书画。父辈相继离世后,他在政治上连连失意,于是称病去职,定居会稽,专心书画。
作品: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还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名望: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王羲之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随心从化,恬淡平和的意境。这和魏晋时玄理的盛行是分不开的。玄学讲顺应自然,自由任情,“不滞于物”。所以魏晋的名士,大多好山乐水,“放浪形骸”,倘佯自得。王羲之也不例外。并且他把这种玄远的风度,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了自己的书法之中。
他运笔富于变化,却没有雕饰;笔画秾纤折中,不激不厉,超逸优游,有一种晋人特有的风韵。
王羲之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经过唐太宗的大力提倡,他所开创的流美俊逸的书风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唐宋元明诸家,很少听说没有临习过王羲之的。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北派强雄粗犷的风格重新为人们所重视,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突出成就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作品,是他中年时候创作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作品中的二十多个“之”字,竟然每一个的写法都各不相同,毛笔表现汉字书法的艺术达到极致。
▲评论资料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梁武帝萧衍称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赞叹:“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
大诗人李白曾赋诗:“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北宋黄庭坚曰:“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