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雷2007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十二)
知人论世。只有充分了解名人,走近大家才能读懂他的作品,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为此围绕古代文学十二位巨匠的生平事迹、作品贡献、影响地位等,编写了一系列阅读与写作素材精讲精备。具体内容包括:"作家简介""成名缘由""作品在线""趣闻轶事""精彩语句""学生佳作"等。可同时解决学生阅读无方法和写作无素材的问题。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李 煜:人生长恨的亡国之君 话到沧桑的词中之帝;郦道元:游祖国壮丽之山川 著宇宙未有之奇书;柳宗元: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陆 游:万里关河孤枕梦 江声不尽英雄恨;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陶渊明:孤标傲世偕谁隐 独向田园觅超然;苏 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 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王羲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袁宏道:"公安派"之领袖 "性灵说"之鼻祖。
袁宏道:“公安派”之领袖 “性灵说”之鼻祖
山西阳城一中 邢小雷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他是晚明文学革新思潮的主要代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文风格及其所倡的“性灵说”响贯文坛,同时,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居士之一,读经习禅、修持净土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赋诗著文、高倡性灵文学的重要思想渊源。让我们走近袁宏道,走进他的性灵世界。
● 作家档案
袁宏道: 1568年—1610年
字号: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
时代:明代
籍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验封司主事,官至稽勋郎中。
作品:著有诗文集《袁中郎全集》。
名望:明代著名诗文家、文论家;公安派的领袖和代表作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文学史上称之为“公安派”,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公安派的兴起是在后七子复古之风盛行之后,所以抨击这股复古风是公安派的首要目的,并且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为这一目标作出了贡献。
突出成就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公安派文学纲领:
①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在《与江进之尺牍》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在《雪涛阁集序》中说:“唯识时之士,……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为此,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
②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在《行素园存稿引》中说:“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敝精神而学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叙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点是“真”,并指出“真”就是“直写性情”。在《叙小修诗》中,通过对袁中道诗歌的评论,强调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形成“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
③所谓“性灵”,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又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他说的“性灵”,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
④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要以情真而语直,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总的看来,宏道的文艺思想颇为复杂,他的“性灵说”,比其兄宗道的“学问说”影响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